作為佛教對宇宙的一種認識,“大千世界”全稱“三千大千世界”。
  何謂“三千大千世界”?我們不妨抽絲剝繭,先從“世界”談起。“世界”這詞,梵語寫作Lokadh tu,含有時間和空間的雙重意義。分開來說,“世”為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遷流,“界”為東、西、南、北四方上下的方位空間。現代物理相對論有所謂“四維空間”的說法,“四維空間”通常所指,就是我們生活的“三維空間”(客觀存在空間),再加上時間的合稱。說到這裏,我們不能不為佛教觀察世界的深邃洞察力和獨到思維而深深折服。我們且看《楞嚴經》第4卷中是怎樣為“世界”下定義的:“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然而平時所指,則又多半偏重於“界”,即偏重於空間的含義。
  佛門認為,世界又有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的不同,而這些世界,又以小世界為基本的組成單位。何謂“小世界”呢?佛典《長阿含經》等典籍的說法是: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一個空間,這個空間以須彌山為中心,須彌山四周有山海回環的四大部洲,同時並以鐵圍山作為外廓,就是所謂的“小世界”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大致一個小世界相當於一個太陽系。
  明白了何謂“小世界”,我們就不難進而對“三千大千世界”作出清晰的解釋了。宋代道誠《釋氏要覽·界趣》指出,一千個小世界累積起來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累積起來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累積起來為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大千世界”要積累小、中、大三種“千世界”後方能形成,所以才有“三千大千世界”的叫法,這就是所說的“以三積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這樣1000 000 000  積累下來的結果,一個“大千世界”就包含了十億個世界,正如《法華經·如來籌量品》所說:“無量無邊,非算數所知,亦非心力所及。”現在,隨著科學發展的日新月異,天體望遠鏡的可測范圍已經遠遠超出太陽系所屬的銀河系,而徜徉遠涉於廣泛的仙女座星雲、麥哲倫星雲、旋渦星系、橢圓星系、不規則星系等河外星系。使人驚歎的是,這些河外星系,亦稱“河外星雲”的總數,據目前統測的結果,其數目正好也是十億個左右,與佛經所述“三千大千世界”包含的十億個小世界的數目,竟是不謀而合,這不能不說是個曠古奇跡或萬世難以剖解的謎!
  妙在佛教對於天體宇宙認識的睿智,還和“自心現作”的獨到思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具有無與倫比的瑰麗浪漫色彩。佛教典籍《涅槃經·四相品》說,佛菩薩“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於芥子,其中眾生亦無迫窄及往來想,如本無異”。為此,唐柳宗元《法門寺石門精室三十韻詩》說:“小劫不逾瞬,大千若在掌。”《華嚴經·梵行品》則反複闡述“世界”空間的“涉入平等”:“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說世界,不可說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說世界人一世界,一世界人不可說世界。”又說:“十方世界不可說,一念周行無不盡。”可見佛即是心,心即是佛,這是佛法廣大的妙用。
  使人尤感興趣的是,佛經在對天體宇宙作如此深邃洞察的同時,還在“其中眾生亦無迫窄及往來想”一語中,透露了外星人的存在。是佛門瑰異現象的偶然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