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獵,目的在學習如何作人處世,以增長見識。「真實心中口業讚歎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這一句是叫我們用真心誠意演說淨土經論,古來大德所會集的淨土經論有五經一論,其中均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之依正莊嚴。「讚歎」就是「演說」,演說也是自他二利,若天天講,每講一次就有一次更深的體會,遍遍不一樣。尤其是對於惡習氣天天勸別人改,勸多了自己不知不覺的也慢慢改掉。此種影響非常深遠,往往自己無法覺察。一般人常常想惡念惡事,為什麼不想好的呢?最好的就是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乃善中之善。儒家說「止於至善」。無量壽經是至善,常常讀誦思惟就是真正的「止於至善」。
「又真實心中口業毀厭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報苦惡之事」。前面所說「真實心中制捨自他諸惡及穢國等」就是這一句解文的詳細說明。口業毀厭中常常勸告別人三界六道之苦。我們知道娑婆世界之苦,所以積極求生淨土,為什麼其他許多人不知求生?他們實在不知道娑婆世界是苦。身在苦中不知苦,儒家常說:「哀莫大於心死。」佛在經中常說三界六道眾生為「可憐憫者」,如不替他詳細說明,他不知道六道是苦,與極樂之樂,若真清楚明白,他決定對五濁惡世不會留戀,必與諸佛菩薩同願同行,希望自己快快學成,具足智慧德能,回過頭來像諸佛菩薩一樣幫助苦難的眾生,離苦得樂。
「亦讚歎一切眾生三業所為善。若非善業者,敬而遠之,亦不隨喜也」。對於眾生之善心善願善行要讚歎,古德教我們「隱惡揚善」。指責人家的惡事只有兩種人,一為父母,一為老師。老師的恩德與父母同,老師教訓弟子時亦應在暗室,要顧全其面子。讚善要恰如其份,不能過份,過份則近於諂諛。又在生活中遇到許多人,其所作所為並非善行,但同他是好友,人情難卻,勉強隨喜,以致誤導眾生,不辨邪正,此乃以佛法作人情,了無是處。若遇此種人,最好敬而遠之。
「又真實心中身業合掌禮敬四事等供養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此亦舉例,應知其精神所在。「合掌」是表一心,對人對事對物均應恭敬。「四事」指「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此為生活所必需。無量壽經說西方世界衣食自然,清虛之體,四事均不需要,此處所說「四事」是「受持、書寫、讀誦、讚歎」,以此四事供養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乃屬必要。從一個地區影響到另外一個地區,逐漸影響到全世界。如今天我們所說的流通法寶,現在的錄音帶錄影帶經典佛像,在物質方面比以前方便,可以廣為流通。
「又真實心中身業輕慢厭捨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我們對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這個環境與自己的身體要認識清楚,真正能把它捨棄,乃屬上策。
又真實心中意業思想觀察憶念被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如現目前。又真實心中意業輕賤厭捨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不善三業。必須真實心中捨。又若起善三業者。必須真實心中作。不簡內外明闇。皆須真寶。故名至誠心。
善導大師將身語意三業情況各說了兩條,一個是善,一個是惡,講的雖然精簡,而甚圓滿。「意業」即思想、見解,三業中「意」是主宰,意如清淨真實,身語一定清淨,絕無虛妄。念佛人的思想、想阿彌陀佛;意念、念阿彌陀佛;觀察、觀阿彌陀佛。無量壽經所說的就是阿彌陀佛三業行為具體的記錄,仔細研究,念佛人應當學阿彌陀佛。密宗裡稱為「本尊」,本尊就是我的典型,我的榜樣,時時刻刻要向他學習,作為修學唯一的依靠。學他的發心、修行與成就,如何幫助別人,自行化他。他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他修行的成就。這個成就主要目的是提供十方世界眾生一個圓滿的修學環境,乃是他對於一切眾生之供獻與恩惠。若講布施,他是大施主。我們常常想這些事情,自己將來有一天智慧德能亦能如阿彌陀佛,我們對於法界眾生也要有阿彌陀佛同樣的貢獻,此念佛人心中時時嚮往的。
「又真實心中意業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