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經四帖疏 善導大師集記
2011-2-3 15:02:09


善導大師集記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各發無上心    生死甚難厭  佛法復難欣
共發金剛志  橫超斷四流    願入彌陀界  歸依合掌禮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法性真如海  報化等諸佛
一一菩薩身  眷屬等無量    莊嚴及變化  十地三賢海
時劫滿未滿  智行圓未圓    正使盡未盡  習氣亡未亡
功用無功用  證智未證智    妙覺及等覺  正受金剛心
相應一念後  果德涅槃者    我等咸歸命  三佛菩提尊
無礙神通力  冥加願攝受    我等咸歸命  三乘等賢聖
學佛大悲心  長時無退者    請願遙加備  念念見諸佛
我等愚癡身  曠劫來流轉    今逢釋迦佛  末法之遺跡
彌陀本誓願  極樂之要門    定散等迴向  速證無生身
我依菩薩藏  頓教一乘海    說偈歸三寶  與佛心相應
十方恒沙佛  六通照知我    今乘二尊教  廣開淨土門
願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
此觀經一部之內。先作七門料簡。然後依文釋義。
第一先標序題。
第二次釋其名。
第三依文釋義並辨宗旨不同教之大小。
第四正顯說人差別。
第五料簡定散二善通別有異。
第六和會經論相違。廣施問答釋去疑情。
第七料簡韋提聞佛正說得益分齊
第一先標序題者。竊以真如廣大。五乘不測其邊。法性深高。十聖莫窮其際。真如之體量量性不出蠢蠢之心。法性無邊邊體則元來不動。無塵法界凡聖齊圓。兩垢如如則普該於含識。恒沙功德寂用湛然。但以垢障覆深。淨體無由顯照。故使大悲隱於西化。驚入火宅之門灑甘露潤於群萌。輝智炬則朗重昏於永夜。三檀等備。四攝齊收。開示長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樂果。不謂群迷性隔樂欲不同。雖無一實之機。等有五乘之用。致使布慈雲於三界。注法雨於大悲。莫不等洽塵勞。普沾未聞之益。菩提種子藉此以抽心。正覺之芽念念因茲增長。依心起於勝行。門餘八萬四千。漸頓則各稱所宜。隨緣者則皆蒙解脫。然眾生障重。取悟之者難明。雖可教益多門。凡惑無由遍攬。遇因韋提致請我今樂欲往生安樂。唯願如來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然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淨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其要門者。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定即息慮以凝心。散即廢惡以修善。迴斯二行求願往生也。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弗測所闚。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唯可勤心奉法畢命為期。捨此穢身。即證彼法性之常樂。此即略標序題竟
第二次釋名者。經言佛說無量壽觀經一卷。言佛者。乃是西國正音。此土名覺。自覺覺他覺行窮滿。名之為佛。言自覺者。簡異凡夫。此由聲聞狹劣唯能自利闕無利他大悲故。言覺他者。簡異二乘。此由菩薩有智故能自利。有悲故能利他。常能悲智雙行不著有無也。言覺行窮滿者。簡異菩薩。此由如來智行已窮時劫已滿出過三位故名為佛。言說者。口音陳唱故名為說。又如來對機說法多種不同。漸頓隨宜。隱彰有異。或六根通說。相好亦然。應念隨緣。皆蒙證益也。言無量壽者。乃是此地漢音。言南無阿彌陀佛者。又是西國正音。又南者是歸。無者是命。阿者是無。彌者是量。陀者是壽。佛者是覺。故言歸命無量壽覺。此乃梵漢相對其義如此。今言無量壽者是法。覺者是人。人法並彰故名阿彌陀佛。又言人法者是所觀之境。即有其二。一者依報。二者正報。
就依報中即有其三。一者地下莊嚴。即一切寶幢光明互相映發等是。二者地上莊嚴。即一切寶地池林寶樓宮閣等是。三者虛空莊嚴。即一切變化寶宮華網寶雲化鳥風光動發聲樂等是。如前雖有三種差別。皆是彌陀淨國無漏真實之勝相。此即總結成依報莊嚴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