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證次第中的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在五個修證次第中,屬於第二個次第,名為加行位。所謂五個修證次第,是聲聞法的從初修習而至解脫涅槃,玆介紹如下:
  
  一、資糧位:資糧也叫作道糧。就像過去的人在出門的時候,先要隨身準備著路上吃喝的乾糧及飲水等。是指三賢位: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此位初伏三界見思二惑。見惑是指知見、觀念的迷惑,包括身見等,思惑是指心理迷亂的煩惱,包括貪瞋等。
  
  二、加行位:準備了路糧之後就要上路了,往什麼地方走呢?是往解脫的路上,努力前進。此位乃四善根位,是指: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此位續伏三界見思二惑。
  
  三、見道位:始發無漏正智,始見未曾見過的真諦;小乘初果位,大乘初地。《俱舍論》云:至四善根的第四,於世第一法的無間道發無漏正智,即以十六行相,次第觀欲、色、無色三界四諦之中,通過十五行相,至見道。此位斷三界八十八使見惑,見到聖道,進入聖者的階段,即是聲聞的初果位。
  
  四、修道位:是聲聞的第二果及第三果位,繼續修諸道品次第,繼續漸斷八十一品思惑及色等有漏法。
  
  五、無學位:初二三果,雖入聲聞聖位,仍稱有學,到了第四阿羅漢果,斷盡思惑,稱為非所斷,入此位者不再到三界受報,故稱無學。
  
  四念處及四正勤,是在資糧位修,四如意足則是在加行位修。在修行禪定的過程之中,能夠發起煖、頂、忍、世第一的四種善根,因此,加行位又稱作四善根位。依據《俱舍論》卷二十三有云:「煖必至涅槃,頂終不斷善,忍不墮惡趣,第一入離生。」茲再分述如下:
  
  一、煖法:是總相念住之後念所生的善根,有下中上三品,皆具觀苦、集、滅、道四諦,修苦、空等十六行相。煖是譬喻聖火,是見道位無漏智的前相。若入此位,雖或退墮、或斷善根、造無間業,墮於惡道,然流轉不久,必得涅槃。
  
  二、頂法:是煖法上品後念所生之善根,有下中上三品,皆具觀四諦十六行相。頂是譬喻山頂,在進退兩者之際,或有進而上登忍位,或退而下降至煖位,有造無間業而墮地獄者。然此位之人,縱然退墮,終不斷善根。四如意足,即在此位修習。
  
  三、忍法:是頂法上品後念所生之善根,有下中上三品。下忍具觀四諦,修十六行相,畢竟不墮惡趣。中忍漸滅所緣之四諦,滅能緣之十六行相,最後僅餘一個屬於欲界苦諦下之苦行相,謂之減緣減行。上忍僅為一剎那間。至此,畢竟不再退墮忍法,亦無墮於惡趣者。
  
  四、世第一法:是生於上忍後念之善根,僅為一剎那間,故無下中上的三品。此位同於上品忍位,僅觀苦諦苦之一個行相。「世」是世間有漏法,此位是於有漏法中,無有超出此一觀智的程度者,是世間有漏法中最高最勝之法,故名世第一法。此位極速無間,必生無漏智,入見道位,證悟勝諦,為初果聖者。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