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伽耶城不遠之處,坐菩提樹下,於金剛座上,證得無上菩提,轉法輪,教化眾生,利益有情,即是應身菩提。
若據菩薩修證的過程而言:有五種菩提:
一發心菩提:是指十信位的菩薩,能夠真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言。
二伏心菩提: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賢位的菩薩,能夠調伏心中煩惱,進修諸波羅蜜言。
三明心菩提:進入初地或以上的菩薩,能觀照諸法實相理,心地明了,因名明心菩提。
四出到菩提:八地以上菩薩,修諸般若,斷惑證真,心不執著,而出離三界生死,到達涅槃彼岸,名出到菩提。
五無上菩提;等覺菩薩,斷盡最後一品無明,降諸魔障,證無上道,名無上菩提。
今本文所講的菩提,是真性菩提,是法身菩提,亦是無上菩提。
二、何謂菩提心?
大智度論說:「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名菩提心。」大日經疏言:「菩提心,名為一向志求一切智慧。」可知菩提心,即是追求佛道之心,亦即是正覺之心。如果有人以正覺之心,勤求佛所證之道,自利兼他,終必成佛;因此,菩提心是成佛的真因,亦是廣修智慧,積聚功德的原動力。十方諸佛,皆因菩提心而積集諸功德,亦因菩提心而成佛。
華嚴經中彌勒菩薩曾經盛讚菩提心的功德,如華嚴經言:「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生長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故,……菩提心者,猶如慈父,訓導一切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慈母,生長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乳母,養育一切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善友,成益一切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勇將幢,能伏一切諸魔軍故;菩提心者,猶如利鋸,能截一切無明樹故;菩提心者,猶如利斧,能伐一切諸苦樹故,…菩提心者,如善知識,能解一切生死縛故;菩提心者,如好珍財,能除一切貧窮事故;菩提心者,如大導師,善知菩薩出要道故;菩提心者,猶如伏藏,出功德無匱乏故;菩提心者,猶如涌泉,生智慧水無窮盡故;菩心者,如阿伽陀藥,能令無病永安隱故;菩提心者,如除毒藥,悉能消歇貪愛毒故,…。」最後彌勒菩薩告訴善財童子:「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得生故。」
所以,在菩薩道上,菩提心等如父母,等如導師,良友,善知識,能給予一切菩薩的訓導,撫養,指示,與協助。又等如堅利的武器,能令菩薩降伏魔軍,殺煩惱賊。又等如伏藏,等如湧泉,令諸菩薩,成就功德法財,出生無量智慧,      又等如良藥,令諸菩薩,治療身心重病,解除無明惡毒,最后能出生三世諸佛。可見菩提心的功德,實在不可思議,對於修學大乘佛法的人,非常重要。
三、何謂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即是建立趣向佛果菩提的意志,發起追求無上菩提的心願。雖然,真性菩提,人皆本具,但凡夫迷而不覺,若然值遇佛法,或聞善知識開導,藉此增上勝緣,發明本具的真性,知道生佛平等。既痛恨自己無始時來,從迷積迷,不覺不知,枉受輪迴;又憐憫眾生,不識常住真心,用諸妄想,沉溺生死,受無量苦。於是發起大悲心,誓必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眾生以利他;使自己與眾生,共出苦海,同證佛道,就是發菩提心。否則,即使是自己喜歡修學佛法,但不喜歡利他,於利他心,不能發起,於大乘法,不能修持,要求佛道,亦不可得。因為,自己喜歡修學佛法,僅是自利之心,非菩提心;若但利他,不求佛道,亦僅是大悲心,非菩提心。必須自利兼他,且志在成佛。發願我與眾生,皆共成佛道,以所修的一切善根功德,回向眾生及佛道,方名發菩提心。
菩薩持地經言:「菩薩發心,而作是言:我當求無上菩提,安立一切眾生,令究竟無餘涅槃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