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年朋友談學佛 佛日居士著
2011-1-27 12:09:49

佛日居士著 
近幾年來,常有佛教青年或登門、或來信向筆者請教佛法,要筆者談談自己學修的經驗,從而得以瞭解到青年學佛中的一些問題及其苦惱、困惑。筆者自愧修學無成,無資格教人,在此僅作為一個早起步十來年的大朋友,就所見青年學佛中的問題,提供自己的一孔之見,以與青年朋友們作一次筆談。
佛教與青年
在近代佛教革命的風潮中,佛教,曾被人從自我反省的角度,謔稱為「老年的宗教」、「學死的宗教」。教徒年齡的老化,與整個佛教老氣橫秋的景象正相一致。直到前八、九年,不管到哪個寺院裏走走,都不難發現:佛教徒中,無論僧俗,老年人都占了絕大多數,尤其是老婆婆,往往是各地在家居士的主體,而且其文化程度一般都偏低,容易給人一種「愚夫愚婦」的印象。這種現象,自有其歷史的、社會的及佛教弘揚等方面的複雜成因,對佛教的傳續也未必是不好的事,但難免使未深知佛法的人們產生誤解,以為佛教只講求個死得好、來世好,是老年人的事,與中青年無關,無補於現實生活的建設。早歲排佛,晚年崇佛,是過去不少名流士子所走過的路徑。聽說有位青年時信佛出家、後來還俗當了學者的老先生曾說過:青年人不適宜學佛、研究佛教,此話當非無其根據。
然而,從佛教的本來旨趣和流傳歷史來看,學佛,絕非僅僅是老年之事,而應是貫徹全部人生旅程、一統世間與出世間的大事。老年人固然應亟亟學佛,青年、中年人更應學佛,而且實踐菩薩道、弘揚正法、見道證果,主要是中青年的事。尤其青年,朝氣蓬勃,浪漫純潔,正是追求真理、形成人生觀的時期,最需要佛法正見的指導。青年精力旺盛,意氣風發,思想敏銳,上進心強,正是學習、成長時期,對學習佛法、修學定慧,具多優越條件。釋尊及佛門多數高僧大德,都是青年求道,釋尊成正覺時,才剛過而立之年。歷來證聖果、弘法利生的法門龍象,多出青壯年。《華嚴經》特別描述了一位精勤求道,於初發心時即成正覺的善財童子的事蹟,樹為佛教青年的楷模。佛經中專對青年而說者,多達數十種。
筆者業深障重,發心學佛之時,已近而立之年,十幾年來最為愧悔的一件事,便是未能及早學佛,以致在煩惱妄想中虛擲了寶貴的青春,枉受了諸多苦惱。如今到了該成熟結果的時候,卻依然一事無成,力不從心,不能不常懷緊迫感,心想要是能早起步十年就好了,無奈逝者不返,青春難再啊!
這幾年來,佛教的面貌發生了今人欣慰的變化,教徒的年齡在迅速年輕化,文化水平也大大提高。不少年輕人,特別是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懷著追求真理的熱忱,研求佛學,其中不少已皈依三寶,精勤修學,還有現僧寶之相的,現在隨便到哪個寺院走走,都不難發現,佛教徒的陣容已大大改觀:禮佛、聽經、請購經書的人群中,衣著入時、現代氣味十足的青年男女越來越多;僧尼隊伍中,近幾年出家的青年僧尼,在各地寺院裏都占到半數以上。筆者熟識的一些佛教青年,多數都有學士、碩士乃至博士學位,善根深厚,信心大,有理想抱負,很能下功夫修學,有的修行已上了路。筆者在竊羨之餘,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中國佛教在不久的將來必然煥發青春、欣欣向榮的希望。正確引導這一代青年佛子如法修學,健康成長,是關係到中國佛教前途與命運的大事,也是為國家樹才育人的大事。
佛法淵深浩瀚,法門萬千,須得善學善入。善學之要,首先在當機擇法。青年學佛,鬚根據青年的特點,及各自的根器和修學條件,制定正確的修學方案,選擇合宜的修學法門。這對初入佛門,在世法和佛法兩方面都不成熟,甚而往往在心理上有毛病的青年人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佛法的修學,是需要一定的慧根的,若不善學,難得實益,易受損害。《華嚴經》中說,對於佛法,「智學成涅槃,愚學增生死」,喻如「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在臺灣文化界弘法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