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有支;有因有果,故名曰「有」,亦具二重因果。
一流轉門——是苦因苦果:「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此十二支,連環鉤鎖,相續不斷;能令眾生流轉生死,故名流轉門。流者:遷流不息,如流水一般;轉者:輪轉不停,如車輪一樣。依惑、業、苦三字,約三世而論因果:過去二支因(無明與行),現在五支果(識名色六入觸受);現在三支因(愛取有),未來二支果(生老死)。依過去世「惑」、「業」二支之苦因,受現在「識」等五支之苦果;復由現在世「惑」、「業」三支之苦因,再受未來世「生」、「死」二支之苦果;來世再起「惑」、造「業」,再來世又要受苦。惑業苦三,相續不斷,流轉無窮,生死長劫,實可悲愍,是以熏動如來大悲心,為說十二因緣法,如下表:
無明──┐
            ├過去二支因┐
行───┘              │
識───┐              ├過去現在一重因果
名色──┤              │
六入──┼現在五支果┘
觸───┤
受───┘
愛───┐
取───┼現在三支因┐
有───┘              ├現在未來一重因果
生───┐              │
            ├未來二支果┘
老死──┘
何謂「無明」?即是迷惑心,無所明了,故稱無明。試問迷惑甚麼?乃是迷「我」「法」二種空理。執著五陰的身心,認為實我;執著萬有的形象,認為實法。此即所謂無明妄惑。六道眾生,皆不免有此無明妄惑的。
今先講「我執」之迷,後說「法執」之迷。眾生不了「身」,「心」為五陰幻報,本來無「我」,卻執五陰(色、受、想、行、識)以為實我,是為我執無明。「五陰」又名「五蘊」,蘊是積聚義,陰是蓋覆義;謂積聚色等五法蓋覆真性故。眾生之身即是「色」陰,和合地水火風四大而成,屬於色法。皮肉筋骨屬「地大」,地有質礙之義;痰淚精血等屬「水大」,水有流溢之義;周身熱氣屬「火大」,火有溫煖之義;四支運轉屬「風大」,風有搖動之義。前三大易信,惟有手足運動屬風大,人多難信。今舉事證明:如人身中風大不調,則成瘋病。瘋病在手,則手不能動。故知此身乃是和合四大以成,假名為我,本來無我可得。眾生之心:乃是受、想、行、識四陰的功用,屬於「心法」。「受陰」以領納為義,屬前「五識」:「眼識」領納「色塵」,「耳識」領納「聲塵」,「鼻識」領納「香塵」,「舌識」領納「味塵」,「身識」領納「觸塵」。觸者:無知之物與有知之身相合,則成為「觸」。例如衣服,掛在衣架,則為「色塵」;一穿身上,方成「觸塵」;以領受塵境,故名為「受」。「想陰」以取像為義,屬第六「意識」。「意識」有想像前五塵境界,分別是非好醜等,而起愛憎之心,故名為想。「行陰」以遷流為義,屬第七「末那識」;此識恆審思量,念念相續,遷流不斷,故名為行。「識陰」以執持為義,屬第八「阿賴耶識」,執持一期壽命;此識若在,壽命不盡,此識一離,則為壽終;第八識為人生的主人翁,投胎時先來,捨報時後去。「八識規矩頌」曰:「去後來先作主翁。」後四陰屬心法,前一陰屬色法。色法四大,本無知之物;因心法旋令覺知,故肉身針刺知痛。心法四陰,乃有知之性,本是一精明,因地、水、火、風壅令留礙,故見聞嗅嘗覺知,六用分隔。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曰:嗅,在舌曰:嘗,在身曰:覺,在意曰:知。吾人乃色、受、想、行、識五陰組織而成。觀察五陰之中,本來無「我」;五陰之外,亦無有「我」。眾生妄執五陰幻報為「我」,非我執「我」,是謂我執之迷。迷卻我空真理,故曰無明。受、想、行、識四陰,亦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