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愛的茁壯
一、人類藉愛心贏得了物種進化時期的勝利
地質學家說:地球是由氣體、液體凝聚成為固體。
生物學家說:人類的袓先是猿猴。
人類從有歷史記載,才不過是近幾千年的事。人類從猿猴進化成為人,是經過物種進化嚴酷而苛刻的淘汰的。
上古有難以算計的巨大生物,兇猛、殘暴,因為缺乏愛的秉賦,而滅絕於地球,唯獨人這種動物,由於愛的秉賦得天獨厚,從互愛、互助、合群、團結之中成為「萬物之靈」,而今雖已成為世界的主人,但卻不一定能主宰宇宙,因為人類的發展,仍在「幼年」時期,至於如何努力進展至更燦爛、更光輝的境域,人類捨「愛」的天性、愛心的擴大及昇華愛心之外別無他途。
二、愛的茁長顯示了人性的提升與人類的進化
人類借著得天獨厚的「愛」的秉賦而成為「萬物之靈」,很顯然地人類進化的動力就是「愛」,人類的聰明、智慧、意識潛能隨著愛心的茁長而增上,人類的演變與進步,就是愛的發揮及創造。因此,人類以「愛」為基點、為肇始的發展,就是人類進化的過程。
人類的進化,可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一)、母愛的天性是人類生機延續的根本
人從猿類中脫穎而出,雖然與人猿已有所不同,但在生存的本能上,也只限於覓食、自衛及求偶,儘管這種本能的表現方式遠較其他的動物為高,但究竟還未顯現出人的特性,唯一顯著而且非常強烈的是「母愛」的天性,如果沒有這「母愛」的天性,人類的延續早就成了不可能。
由於「母愛」的天性,定型了小群體的生活方式,既然有小群體的方式,生活用具從石器、木器,開始營巢、衣皮、「積鳥獸之肉,聚草木之實」,顯然這時的人類因「母愛」的天性,其生活與生存種種,已與猿類的動物大不相同了。
(二)、骨肉之「愛」造成了家庭
人類由「母愛」的發揮及發展,有了群體的凝聚力,從不蔽風雨、難防襲擊的「巢棲」進入到較為安適的「穴居」,由「茹毛飲血」進步到「鑽木取火」的熟食,用火來防禦野獸和改進飲食,健康及安全也有了進步。由於骨肉的愛形成了家庭組織,長幼有序、男女有別,從此有了初步倫理的自覺。宗教的萌芽,始於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因而有了祭祀。雜居「族內輩婚」的大家庭雛型,便是這個時期的特點。
(三)、血統之「愛」出現了氏族
隨著「愛」的擴展,血族不斷的綿延,形成了血統的氏族,孕育出了「圖騰」的社會。氏族的擴大與分枝,人的智慧和能力也與日俱增,由「族內輩婚」發展為「族外輩婚」。祭祀有了簡單的音樂。記事有了文字的出現。
隨著「愛」心的滋長,大大改進及充實了生活的方式及內容。
人類經過婚姻戚誼的血統交融,由於生存和發展的自然需要,「圖騰」的社會便成功的擴大成為「圖騰聯合」的社會;才能、智慧高的人,領導大家互助合作,使人類從「魚獵」進步到「遊牧」;由「族外輩婚」進步為「族外偶婚」,人,開始了夫婦的人倫關係。母系中心的社會,也轉變為以父為中心。隨著族群的義務自覺,也開始形成了君(族長或領導者)、臣(子民、屬下)、父子、兄弟、朋友的倫理關係。
人類由於天性摯情的「愛」,不禁已把熱情散發為歌、舞,而且在居室、衣服、醫藥、文字……等的創制上,也開始放出燦爛的光彩。
(四)、愛的茁長以大同社會為目的
人類「愛」的茁長,是以到達「大同社會」的目標為取向。
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為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同世界、世界大同,的確是人們心靈淨化、昇華到一個非常美好的生活及生存的環境,這不只是理想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