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冬夏一件衣、常年坐水泥地
根據常持師,和多年來佛教朋友的親近過以後,告訴我這位無名比丘尼,一年到頭赤足,一年到頭就那一身「布殼」,冬也是,夏也是。不管如何冷,如何熱。她的小房,沒有床、桌,只有同樣的兩三套「千補百衲」布殼,用來換洗。室內一片水泥地。
二十多年來──也就是,她在苑裡,建立大興善寺以來就「不倒單」,常年坐水泥地。寒暑風雨,如是。
二十多年來,據他們說,早期她是每期只吃一點水果,最近十年來,棄除所有食物包括水果,每天只喝幾杯「大悲水」。
令人驚異的是,這位「師父」告訴過訪問他的教內外人士說,「不倒單」並不代表道力的高深,道,還是在另一種情境上顯現。
我們在寺中逗留了四個多小時,下午三時前,又看他為人加持,我用帶著皮套的照相機,對著坐在地上的她說:「請師父慈悲,讓我為您照一張相吧!」我把相機拿在手上,對著她作按鈕狀,她馬上走過來,把相機拿過去,她以為我照了她的相,引得大家都笑了起來,她一看是假動作,也天真地笑了起來。我們在寺中吃午餐,午餐是一鍋「羅漢麵條」。午時一時正,梆子響後,常住的人,便不得再接受任何食物。
寺裡吃的東西,全是苑裡人送的。市場上的攤販,供給全部青菜、水果,寺裡不管來多少人,他們全部包辦。米、果品,由當地信徒定期豐足地時送到,每天吃一種菜飯(如有法會供養來賓例外,有更豐盛齋席,也是苑裡人送來)。
寺裡──就是那一間小小的大殿,經常有些小孩、無依老人、女人、擁來擠去,凡是有人送果品來,師父便拿著果盤分享大家,這時老人、小孩一擁而上如群蜂採蜜。原來,凡是寺中可以吃的,供養人的,都經過她的念力加持。
這位師父,「有時候」看起來,幾乎有點「傻相」。金山活佛的行住坐臥,有時候也是那樣傻乎乎的。金山活佛,長年一襲僧衣。長年不倒單,也是為人治病,不過他不用大悲水,是用自己的「口水」、「洗澡水」、「鼻涕」,還有「打你一拳」、「摸你一掌」。
這位比丘尼,一年到頭穿布殼一件,冷熱不侵。一年到頭坐水泥地、不吃飯、不倒單。你問她修的什麼法門,她微笑一下,然後,她說:「你都知道」。當然,他也常為專訪者指示念佛法門。
他究竟修的是什麼法,境界這麼高──例如「長年一襲衣」(我親自所見,沒有第二件)、長年坐水泥地(我親自所見,那片水泥地很濕)、長年不吃飯。長年禁語(功德是少造口業)。──這些都是反世俗的,非凡夫俗子可為。她面貌平庸,而道行實是高深。
有一個流浪的老人,一個精神病老婦,也以這間小寺為家,每天在這裡吃喝。「師父」把他們視為家人,親切地呵護,對小孩子們也彷彿對待成人一樣。
一座小小的簡陋寺院,一個超越世俗、道德意識深厚的比丘尼,在台灣的複雜而高度繁榮的社會裡,擊起了一股震波,負起了指導人類道德覺醒的任務;我以為她在大悲水的背後,在禁語和簡陋生活方式裡,隱藏的著的卻是一顆偉大的悲心。
據蓮因寺懺雲上人說:「她的專修,應該似是“大悲咒”;從她的念力加持上,可以看出一篇大悲咒在她念頭裡會一閃誦完,不須分別。」這己是佛法上的高手,我從另一面看到,她必是一位在靜坐行持上,有極高成就的人,否則就支持不了冬寒如一的一襲布殼。還有她那真正眾生平等、無相作意的語默動靜。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