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的。在廣汎結緣皈依後,中經相當時日,已更能於佛法深一層的認識和了解的人;或雖未受結緣皈依,但宿根深厚,且曾受過相當教育,學識豐富,而能信樂大乘佛法,不必經過結緣皈依,直接受正信皈依。當受皈依的時候,向皈依本師宣白如是誓願:
我弟子(自稱姓名及法名),盡未來皈依佛法僧!
當口中唱如是句,身體行接足禮時,不唯喚起個己精神上熱烈的信仰,且能體會個己精神的生命和身心的行動,一齊溶入於廣大無垠自他平等的三寶法界中。如滴水投入海水,水性互遍於全海之水,如小空投入大空,空性無別乎大空之空。精神擴充到與三寶融合無間,這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無相境界。不唯達到與諸佛菩薩同一體性,且與群生種性同一悲仰。這在空間上講,是超絕中邊卻是橫遍十方。在時間上講,是超絕始終卻是豎徹三際。今就站在現在一剎那的理智正信上,誓願自期從過去的無始到未來的無終,獻身於三寶的法界。這是根據正智的信仰,這是永遠不壞的信心;如食金剛恆無消化,正示出這顆根本的正信。《起信論》中說四種信心,餘三信心指信三寶,第一信根本,正是指上說的正信,論謂此信是「樂念真如法」。一個正信的佛教徒,能樹立這個信心,較之於結緣皈依的初步的菩薩,更進步多多了。
如能立此信心,心中即發生一種智慧抉擇的能力,現在稱之為「破迷立信,崇正黜邪」!這是正信的效驗。以能於佛法立堅固的信仰,對於世間的一切不契合於真理的學說,無論任何宗教、哲學、外道的邪論,不唯不能動搖其信心,且以堅固不壞的智信,粉碎了迷惑真理的邪說邪思。對於契合於宇宙人生圓滿的真理,如佛菩薩所說的經論,極力崇重,諸哲匠所闡的微言妙理,更為發揚廣大。故正信皈依的菩薩,於自己已有認識真理能力外,更有力能為佛法的金湯,捍禦外侮,自立立人。或出之以善巧辯才,或運之以生動妙筆,揭櫫佛
教真理,更令自他信心增長,速成不退。這不能期之於一般結緣皈依的菩薩,而特是知識豐富正信皈依菩薩應具的資格。
菩薩學處兩重三皈,是建設佛教堅固基層的基礎。佛教的中心雖著重在伽藍清淨僧伽,但整個的基礎應建築在多數大眾的信仰心上。沒有大眾信仰的佛教,縱使伽藍梵剎建築得富麗,僧伽的生活如何富裕或清高,這是違反佛陀的真義的,是死寂的佛教而非是活的佛教。故今後佛教新的發展和建設,是應把佛教的精神普遍地打入大眾的心中,喚起大眾熱情的信仰和認識,這就是設立兩重三皈的所以然。假二十年來已有佛教的基礎上,領導菩薩學處的菩薩僧,應加倍努力的宣化,以崇高的德行和深博的智慧,取得大眾的信仰,建立兩重三皈的基礎。更期進一層的建設,領導三皈的菩薩展開兩條路線:一從在家的徒眾到在家菩薩位,一從出家的徒眾到出家菩薩位。這裡所指的出家,一部分或是已出家的,一部分或是由正信皈依而新出家的。
詔者謹案:今日佛教的現狀,很明顯地擺在眼前,便是出家的僧伽生活在寺院裡,所賴以維持生活的資源,一部分是靠寺院田畝山場的收入,一部分是靠香火經懺的收入,更有一部分全靠募捐抄化。靠香火經懺募化收入過活的僧伽,自然唯忙於生活,對於個己的修學完全荒廢,結果變成祇知靠佛的招牌吃飯,於佛教自身應有的認識全沒有;靠田地收入的最大叢林,應有餘暇修習佛教的各宗的法門,但經過有清一代的愚僧政策,各宗都衰微,鮮有傑出的哲匠出為倡導,古規模雖具,活力全無,僧質日漸低下,流為愚氓。於是社會大眾對於佛教之觀念:僧伽是消費不生產的,僧伽是專替死人念經是最迷信的。而僧伽亦甘於忍受這種侮辱不肯自拔,苟活偷生。直到今日,整個佛教界的現狀還沒有多大變動。大師倡導菩薩學處,正是針對這個病症開的藥方,指出出家菩薩和在家菩薩應走的路線。換句話:就是出家比丘自己本身和在家居士自己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