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稱意之事。○凡有疾病。但念無常。一心待死。囑看病問候人。凡來我前。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閒雜之話。若病重將終之際。不許有人哭泣。但同聲念佛。待氣盡方可舉哀。若得明解淨行之人。頻來策勵。實為大幸。用此法者。決定往生。○凡臨睡時觀西方勝境。或觀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不得雜語雜想。亦不得求見瑞相。但辦專心。自有見時。或但稱佛號而睡。行者專取一法。不得雜用。務在久遠行之。必於淨土。功不唐捐也。
△覺明妙行菩薩說。心本無念。念逐想生。此想虛妄。流轉生死。當佑此一句阿彌陀佛。不從想生。不從念。有不著內外。無有相貌。是盡諸妄想。與佛法身。非一非異。不可分別。如是念者。無煩惱塵勞。無斷無縛。止是一心。必得一心。方得名為執持佛號。方得名為一心不亂。○念佛不能一心者。但息想定慮。徐徐念去。要使聲合乎心。心合乎聲。念久自得諸念澄清。心境絕照。證入念佛三昧。偈曰。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念佛預先當發大願。願生極樂。然後至誠懇切。稱於阿彌陀佛。必使聲緣於心。心緣於聲。聲心相依。久久不失。則入憶念三昧。
△紫柏大師說。念佛心真不真。勘驗關頭。只在歡喜煩惱處取證。其真假之心歷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於歡喜煩惱中必然念念不間斷。是以煩惱也動他不得。歡喜也動他不得。二者既不能動生死境上。自然不驚怖。念佛些小喜怒到。前阿彌陀佛便拋在腦後矣。如何能得念佛靈驗。若依我念佛。能於憎愛關頭。不昧此一句阿彌陀佛。而現前日用。不能受用。臨終不得生西方者。我舌根必然破爛。若不依我法行。則念佛無靈驗。過在於汝。與我無干。○又問學者云。汝念佛常斷否。答。合眼睡時便忘記了。師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一萬年也莫幹。汝自今以後。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乃有出苦分。若睡夢中。不能念佛。忘記了。一開眼時。就痛哭起來。直向佛前叩頭懺悔。或念千聲或念萬聲。盡自家力量便罷。如此做三二十翻。自然大昏睡中。佛即不斷矣。
△截流大師說。念佛貴在一心亂。無間無雜。非必以快念多念為勝也。但不緩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號。歷歷分明。著衣喫飯。行住坐臥。一句洪名。綿密不斷。猶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亂。亦不沉沒。如是持名。可謂事上能一心精進者也。
△印光大師說。念佛用功。最妙之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專注於佛名號。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決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簾。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淨念。六根不攝雖則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紛飛難得實益。若能常攝六根而念是名淨念相繼。能常常淨念相。則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均可漸得矣。○欲心不貪外事。專念佛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箇死字。貼在額顱上。掛在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漿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一心今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裏受苦。不知經幾多劫。雖欲出。未由也已。○念佛心不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從一句至十句。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搯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真記為。難可分為兩氣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