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命終時、夢見無量壽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又有一種往生安樂、不入三輩中、謂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安樂。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生安樂。生安樂國七寶宮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於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亦皆自然。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安樂國土謂之邊地。亦曰胎生。邊地者。言其五百歲中、不見聞三寶、義同邊地之難。或亦於安樂國土最在其邊。胎生者、譬如胎生人、初生之時人法未成。邊言其難。胎言其闇。此二名皆借此況彼耳。非是八難中邊地。亦非胞胎中胎生。何以知之。安樂國土一向化生故。故知非實胎生。五百年後還得見聞三寶故。故知非八難中邊地也。
問曰。彼胎生者、處七寶宮殿中受快樂否。復何所憶念。
答曰。經喻云。譬如轉輪王子得罪於王。內於後宮、繫以金錁。一切供具無所乏少、猶如王。王子於時、雖有好妙種種自娛樂具、心不受樂。但念設諸方便、求免悕出。彼胎生者亦復如是。雖處七寶宮殿、有好色香味觸、不以為樂。但不見三寶、不得供養修諸善本、以之為苦。識其本罪、深自責悔、求離彼處、即得如意、還同三輩生者。當是五百年末、方識罪悔耳。
問曰。以疑惑心往生安樂名曰胎生者、云何起疑。
答曰。經中但云疑惑不信。不出所以疑意。尋不了五句。敢以對治言之。不了佛智者。謂不能信了佛一切種智。不了故、故起疑。此一句總辨所疑。下四句一一對治所疑。疑有四意。
一者疑但憶念阿彌陀佛、不必得往生安樂。何以故。經言。業道如秤、重者先牽。云何一生、或百年、或十年、或一月、無惡不造。但以十念相續、便得往生、即入正定聚、畢竟不退、與三途諸苦永隔乎。若爾、先牽之義何以可信。又曠劫已來、俱造諸行、有漏之法、繫屬三界。云何不斷三界結惑、直以少時念阿彌陀佛、便出三界乎。繫業之義復欲云何。對治此疑、故言不思議智。不思議智者。謂佛智力、能以少作多、以多作少。以近為遠、以遠為近。以輕為重、以重為輕。以長為短、以短為長。如是等佛智、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譬如百夫百年聚薪、積高千仞、豆許火焚、半日便盡。豈可得言百年之薪積、半日不盡乎。又如⒜者寄載他船、因風帆勢一日至千里。豈可得言⒜者云何一日至千里乎。又如下賤貧人、獲一瑞物、而以貢主。主慶所得、加諸重賞。斯須之頃、富貴盈溢。豈可得言以可有數十年仕、備盡辛懃、上下尚不達歸者、謂彼富貴無此事乎。又如劣夫、以己身力、擲驢不上。從轉輪王行、便乘虛空、飛騰自然。復可以擲驢之劣夫、言必不能乘空耶。又如十圍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揮劍、瞬頃兩分。豈可得言一小兒力不能斷索乎。又如鴆鳥入水、魚旣斯斃。犀角觸泥、死者咸起。豈可得言性命一斷無可生乎。又如黃鵠呼子安、子安還活。豈可得言墳下千歲齡決無可甦乎。一切萬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攝他攝。千開萬閉、無量無邊。安得以有礙之識、疑彼無礙之法乎。又五不思議中、佛法最不可思議。而以百年之惡為重、疑十念念佛為輕、不得往生安樂入正定聚者、是事不然。
二者疑佛智於人不為玄絕。何以故。夫一切名字、從相待生。覺智、從不覺生。如是迷方。從記方生。若使迷絕不迷、迷卒不解。迷若可解、必迷者解。亦可云解者迷、迷解解迷、猶手反覆耳。乃可明味為異。亦安得超然哉。起此疑故、於佛智慧生疑不信。對治此疑、故言不可稱智。不可稱智者。言佛智絕稱謂、非相形待。何以言之。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諸法離於有無、故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汝引解迷為喻、猶是一迷耳、不成迷解。亦如夢中與他解夢。雖云解夢、非是不夢。以知取佛。不曰知佛。以不知取佛、非知佛。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