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相近。然而糧食進口,每年已高達數百萬公噸,消耗再不減少,偶一失收,饑餓即將立至。這是我贊成素食的農業理由,若必須肉食,可以提倡食魚。
救饑外,防病亦極重要,肉品營養豐富,病虫極易滋生。所以肉品檢查,各國均有法律規定。病害種類多,虫有,微生物有,毒素也有。而虫害亦不限於獸肉,禽肉有,魚產有,乳蛋亦有。微生物常見約十數種,並有所謂人畜共染者。檢查不慎,立將為害。最安全,當然是素食,不吃肉,以上是我意見。
七十五年元月十四日 
編者註:本文作者劉淦芝先生,河南省商城人,民前七年生。清華大學畢業,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博士,曾任東北大學、浙江大學及台灣大學教授。農林部簡任技正、台灣茶葉公司總經理、台糖公司協理,台灣糖業試驗所及台灣香蕉研究所所長等職。
劉博士在台糖貢獻甚多,且為我國農業專家之一。他雖接受新式西方教育,但仍能在父母忌日以素食表追思,值得某些自命洋化人士深思。又文中提到的進口糧食問題,如果確係供畜食用,倒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有的在飼養動物之後,卻在最後一站(餐館中)變成棄物,就太說不過去了。試問,我們有何德何能?或什麼理由?如此浪費天然資源?請於夜深人靜時,捫心想一想!至於涉及人類前途的糧食供應問題,更值得全世界的政治家三思。

吳克剛 
我們的聖人未免太悲觀了,說什麼「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幾希者,照國語字典的解釋:「很少」也、「不多」也。不料兩千多年後,居然出現一部世界名著「蠻性的遺留」。用科學方法,搜集許多人類現今仍有的獸性,分門別類,詳加分析,證明動物演變所產生的人類,獸性很難盡除。尤其心理大師們,硬說我們的行為,接受理性約束的,僅係冰山上面那一角,實在「幾希」。下面的潛深意識,埋藏著億萬年來累積下來的蠻性。
蠻性之中,最普遍常見的,莫如貪性。聖人又明白昭示「食色性也」,因此貪性之中,最根深蒂固的,莫如貪吃。對於人類,貪性太重要了,近代科學乃多方研究,成果驚人。生物學者證明,動物之中,地位較高者,可有優先取食的權力,食欲的發展、培養了貪性。嬰兒初生,便知取食。而且一切東西,都用小手放進嘴裡,據為己有。貪欲強烈,其來有自。
民以食為天,食的重要,比天還高。其他動物,得食吃飽,便告滿足。唯有人類,在這方面,異於禽獸者,並不幾希。比起牛馬犬羊,我們的頭腦,遠較發達。酒宴席上,雖已酒醉飯飽,並不常樂知足,仍會想到過去的日子難過,那飢餓情結,永難消除。更會想到明年今日,生活可能發生問題,這種「畏慎將來」的痛苦,永無止境。聰明的人類,硬把單純的食慾,擴大其範圍,延長其需要,煩惱緊張,永不知足。
近代經濟泰斗,凱因思勛爵,著書立說,關於貪性問題,提出最精闢的見解。他一再強調,貪財的行為,起因有二:一是道德的墮落,二是心理的病態。一針見血,問題解決。諾貝爾經濟大獎,首屆得主沙木遜氏,在他的「經濟學」裡,特闢一章,研討「生活品質」,說明經濟事務,不能遠離善惡。他將凱氏的言論,全盤照抄,其五體投地的敬佩,可以想見。沙氏這部教本,全球行銷最廣,我國也有多種譯本。凡習經濟者,莫不深知貪性的可怕。
貪性問題,古已有之,於今為烈。兩千年前,佛祖早有指出,人不知足,貪無止境,必然瞋恨。而瞋心大發,理性盡失,必然痴愚。三毒為害,貪乃居首。今世科學昌明,研究貪欲專著,當以千百計。但各國專家,結論相同:其他疾病,均有辦法醫治,唯有貪得這個惡疾,無針可打,無藥可救。醫生診斷出病因,明瞭其症,但束手無策,眼看五鬼搬運,將病人的血汗,搬出國外,能不傷心?
萬般無奈,唯有多方設法,遍求秘方。也許素食,可能有點貢獻。聖人有言,肉食者鄙。貪與鄙似有聯帶關係。鄙去了,也許貪心可以稍減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