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生食與健康 傅永益居士編著整理
2011-1-10 14:01:05


傅永益居士編著整理
序言
我贊成素食
劉淦芝 
我不吃素,但贊成素食。我贊成素食,有佛家的理由,有儒家的理由,也有我自己的理由。佛家以慈悲為懷,仁及禽獸,我們沒有理由反對,儒家的主張及我的看法詳後。
老友傅益永先生吃素多年,深受其益,思廣其道以濟世,爰集專論九十餘篇,編纂成書,名之為「素食、生食與健康」。去年九月以內容見示,並問我的意見。
今年丙寅,我年已八三,除耳目自衰,記性確減,體力減差而外,日常讀書寫字,僅晨間漫步,速度略緩而已;胃口好,睡眠也好。我也吃素,但每年僅陰曆九月十四及臘月廿二兩日而已。兩日皆為紀念先嚴慈生日忌辰。我不吃素而贊成素食,並不衝突。我無宗教,勸人信教;我無黨派,也勸人入黨。二者無異於別人違法,不能成為我也違法的理由,原則完全一樣。我贊成素食,完全是基於農業及生物的立場。地球農業生產資源有限,食物增加,遠不及人口增加之速,不吃素以減少糧食的消耗,即加速人類饑餓的出現。
人類飲食,完全是生活習慣;食葷食素,或二者兼食,並無一定。此言可以今日世界民族食俗為證。吃素有,如印度佛教;吃葷有,如阿拉伯回教(回教實際亦為兼食;純葷食只愛司基莫人);兼食有,如耶教及中國人。回教肉食限於牛羊,禁食豬肉。天主教星期五限食魚。均證明食用何物,全為習慣。中國人雖屬兼食,但一般民眾日常生活,例以蔬食為主,肉食僅年節及招待親友而已。
儒家素食主張,以讀書人為限,也有其極崇高的理由。儒家并不主張素食,但對肉食,卻別有主張。孟子梁惠王章:
無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是使民養生死喪無憾也。
這是儒家針一般民眾的主張,肉食限於魚鱉。對於老年人的肉食,卻與一般民眾不同。孟子繼續說: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註者謂彘為母豬,可能有誤,豚為小豬。孟子生於戰國(西元前四○三—二二一),當時能知魚鱉生產,遠較禽獸經濟,令人驚異。對於讀書人,儒家卻主張素食。顏回的陋巷蔬食,怡然自得其樂,大受其師孔子稱許。宋真西山說:百姓一日不可有菜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菜味。汪信民亦稱:人常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做。汪亦宋人。菜色普通作飢色解,但實際即僅有菜吃之意。儒家主張,讀書人應以天下為己任,使民間富庶,咸有肉食,自己卻必須守正不阿,不可失節。這種崇高的理想,值得崇拜。中國詩人,也歌頌素食。此可由陸游及范成大兩詩見之。陸游的詩:
老農飯粟出躬耕,捫腹何殊享大烹。吳山四時皆是菜,一番過後一番生。
范成大號稱田園詩人,晚居蘇州石湖。他的詩:
撥雪挑米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酒肉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
現在談到我贊成素食的理由。素食即吃素,俗稱吃齋,大概由佛教傳入。實際上,動物原本吃素,一切肉食,皆出自植物,生物普通分三級,即微生物、植物及動物,三物互相取食,動物死後,由微生物分解,化為肥料(植物亦然),由植物吸收,植物再被動物取食,如此輪迴無已。動植物均有肉食者,肉食動物如虎豹。但動物尚有兼食者,如人類。我贊成素食,一為救饑,一為防病。
就人類而言,人和動物,以同屬關係,肉食好處,僅消化吸收較易,味道較佳,營養較豐而已;但其害處,則為價格較貴,烹調較難,而且最重要者,病與虫遠較素食為多。
肉食價格較高,理所當然,因為一切肉食,原本皆來自植物。畜牧家所謂飼料效率,或飼料比例,即幾斤飼料換取一斤肉品之意。此項比例,牛最大,豬次之,雞最小。減少肉食,即減少食糧消耗。台灣耕地有限,糧食生產,年來已大幅降落,今後改用機械,勢將續降;人口增加率雖亦降落,二者年增加率已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