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戒行果滿。七聖財中有戒聖財。十無盡藏亦有戒藏。三學門中戒學最初。六波羅蜜戒度第二。十信位中有其戒心。華嚴經中。十信會有淨行一品。十住會中有梵行品。十梵行中戒為行體。十行十度第二戒度。十地十度一增具。及各圓具。信前信位。三賢十地。一一位中皆具戒行。須臾剎那無有離戒。若無戒法非菩薩故。至佛果地萬行圓熟。感成萬德一切圓極。此萬德果皆由戒行。故佛果上有諸戒德五分法身有戒法身。福智莊嚴有戒莊嚴。三十二相無差別因。以戒為體。是化身相。他受用身八萬四千相好光明。十蓮華藏微麈數相。無差別因。皆是戒力。別別因中亦有戒功。如是因果功德法門皆是戒行戒德所成。菩薩因果內悟外益咸以戒行成立如是。
問。一乘圓宗菩薩大人所受所行佛果妙因。既是三聚廣大戒法。其受戒等行相云何。
答。菩薩大人意樂深廣。行解高遠。所應受者不捨一法。所應行者無遺一行。萬行之數億度所管皆是所修。無所乘故貫括無邊包納無盡。大乘義相。法如是故。由此義故受此大戒。總有二門盡其方軌。一者總受。牒三聚戒總通受故。所牒三聚即是羯磨。義寂法師立此名故。占察經中有此名故。亦名通受法。通受三聚故。慈恩太賢違此稱故。二者別受。於三聚中。別受攝律儀戒一門盡行相故。諸師其同建此名故。
問。何故唯攝律儀一聚有別受法。攝善攝生二聚之中不立別受。答。律儀一戒揩定七眾。佛為聲聞。於一乘中摘律儀分制諸戒法。佛法七眾是故成立。今菩薩人此門諸戒本自已有。元來三聚律儀七眾。非唯別受定七眾姓。其通受門定眾亦爾。攝善攝生無此事義。是故後二無別受法。
問。通受律儀既定七眾。何故必用別受律儀。答。別受作法同聲聞故。三乘共同娑婆風故。
問。通別二受何長何短。答。通受作法盡未來際。別受唯是一形壽法。
問。菩薩何故用盡形法。答。菩薩行解廣大深遠。盡未來際是長時修。亦有一形盡壽之法。長短自在。隨期即成。一法多法無局限故。欲盡未來用通受門。欲盡一形用別受門。長短隨意法應爾故。
問。三聚淨戒出何教文。答。三聚法門源出華嚴。至其廣相即在後時處處所說諸大乘經及諸論等。彼華嚴經唯言戒有三種。不出名相。釋家即陳三聚戒義。梵網戒經有三聚義。不別立名。釋經諸師就文以義廣明三聚淨戒之相。賢首師判梵網戒云。總以三聚淨戒為宗。十重經文配對三聚。太賢師判四十八輕。一一戒具三聚戒義。梵網戒經佛最初說。瓔珞本業如來成道二十八年時之所說。彼經上卷賢聖名字品中說十重戒。下卷因果品說六波羅密。其戒廣中開三聚戒。謂自性戒。受善法戒。利益眾生戒也。大眾學品云。佛子。今為諸菩薩結一切戒根本。所謂三受門。攝善法戒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攝眾生戒所謂慈悲喜捨。化及眾生皆得安樂。攝律儀戒所謂十波羅夷已上      善戒經中說三聚戒。然彼經本有大小部。九卷廣本具說六度。其戒品段。第五前半。戒波羅蜜說九種相。其第二相名一切戒。此中總說三聚淨戒。即通在家出家二眾。烈三戒云。一者戒。二者受善法戒。三者為利眾生故行戒。彼具演說三聚相貌。又有一卷善戒經。賢首大師名重樓戒經是也。彼經所說。先受五十具三戒已。然後受菩薩戒。此菩薩戒者通受三聚戒。烈三聚云。攝持一切菩提道戒。利益一切諸眾生戒。此即攝善攝生二戒。此是彼經出菩薩戒羯磨。而唯舉二聚略攝律儀戒。即次上句受一切菩薩戒所攝。彼經所說羯磨要略。至戒相者具說出家菩薩八重。即當梵網前後四重。後說輕戒四十餘條。大同瑜伽所說輕戒。廣本善戒廣說三聚。而不說彼四重四十餘輕等相。三聚相狀大同瑜伽地持所說。占察經中說三聚戒。烈三戒云。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化眾生戒。彼經上卷廣明。菩薩發菩提心學大乘道。悔過滅罪。自誓總受三聚淨戒。受菩薩根本十重禁戒。成戒法已。即名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等。各學聲聞律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