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為什麼要助念?
普通人以為人不喘氣了,就算死了,事實不然。
須知人死之後,八小時內,他雖不喘氣,但他的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第七末那識—又名傳達識,第八阿賴耶識—又名含藏識,含藏一切染淨種子)還沒有完全走完,普通人所謂三魂七魄還沒完全離開。雖然他當時已不能說話,但還恍兮惚兮的知道。並且對世事發生留戀,對未來發生憧憬。恰在此時,用善業輔助他;用佛聲指引他,其靈性不昧,隨此佛聲,自會往生佛國。
你到過街市嗎?你看見過魚市場的大魚嗎?一條大魚在案板上,被魚販活生生的劈開成兩扇之後,牠的內臟肌肉仍在活動,要幾小時後才停止。牆上的壁虎,尾巴被截斷之後,仍然蜷動不已。受刑之人,人頭落地,全身仍在翻滾。雞被殺之後,仍在跳動。這就證明人雖不喘氣了,但其知覺仍沒完全離開。按照佛經所說,約過了八小時後,其識神才完全離開身體,變為「中陰」。中陰、就是人已死,而靈性尚未投生的時候,名為「中陰身」,亦名「中有身」。這時,其在生眷屬,不但應該助念,而且在七七四十九日之內,應該誦經、禮懺,廣作佛事,予以超度。
另有一問題大家也須搞清楚,即人死之後,照普通說是「氣走春風肉走泥」,氣隨春風去了,肉身變為泥土,一了百了。但其精神靈魂,是否也從此化為烏有?
這裡若照佛經所說:人死之後的四十九日內,其神識—即中陰身—之去向,有三種力量來決定。(一)是隨重業去;(二)是隨習氣去;(三)是隨現念去。尤其屬於第三者為最多。
第一隨重業去者:如人在生,有大善業,或有大惡業,未死之前,其果報已定,既死之後,即可隨重業去受報。做善的生天堂;生佛國;做惡的落地獄,墜傍生。各隨所業,各受其報。
第二隨習氣去者:如人在世,各有其嗜好,各有其偏好,好有好習慣,壞有壞習慣,習慣性成,不易移改。一旦死去,仍隨其嗜好習慣,先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中去投生。
第三隨現念去者:即是隨他臨終時之現前「一念」,去投生六道,或上升佛國。這一念最要緊!如人在世,無重大善業,無重大惡業,亦無特別偏好習慣,命終之時,其現前一念之附於微小氣體,(如電波般)飄忽游離,無所適從。此時若聽到家人之哭泣聲,即觸起貪戀的一念。若聽到念佛,即觸起解脫的一念。貪戀即下墜,解脫即上升。
普通有句俗語說: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這「助念」的事,就是要「一錘來定音」!明白點說:就是用「助念」來扭轉亡者的「念頭」!啟發他的現前一念,指引他的現前一念。一念慈善,即生善處,一念邪惡,即生惡處,不可不慎。
「念」字,是上面一個「今」字,下面一個「心」字,合起來就是「念」字。「念頭」,即是「今心之開頭」,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只要今心之「開頭」。「念頭」,就是今心之出發點,亦即常言所說之「舉心動念」。當亡者將要「舉心」,將要「動念」的時候,就在此時,用「助念方法」,加以啟發;加以開示,加以指引,這就是為什麼要助念的最好的說明。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