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癥結
依佛法觀察,「四大不調」,體弱多病,精力衰退,心智枯竭,力不從心,固然很苦惱。反之如果是「五陰熾盛」,就不僅止於坐臥不安,心神不寧而已,它已潛伏下爆炸性的毀滅因數。
所謂「五陰」,簡單地說,就是構成生命要件的「色、受、想、行、識」。因為被「無明」所覆,故曰陰。至於「熾盛」,顯然是與衰弱相對而言的。綜合來說,「五陰熾盛」就是生理和心理的亢進,也就是體力、精力、智力的過剩。這種過剩的現象,最常見之於青少年的身心,並且構成了導致青少年犯罪的癥結之所在。形成過剩的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五個:
一、生理旺盛──在正常發育中的青少年,往往「血氣方剛」。如果得不到適當消耗,難免要走上打打殺殺的歧途,早晚惹出大禍。
二、生活優裕──家道富裕的父母,總耽心子女的營養不夠充足。想心思、動腦筋、出花樣、調味道,讓子女吃得又好又多。結果過剩的營養,造成孩子們「腦滿腸肥」,青春發胖,不但不是好現象,一旦促成發育早熟或精力過於旺盛,以後麻煩將很多。
三、時間過剩──一個既未到兵役年齡,又未能考取學校,家道小康,衣食無缺,有書不喜讀,無事可以做,加上父兄為生活忙碌,母親不長於「緊迫盯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閒居不善」的結果,最易出毛病。
四、缺乏關懷──如果有父心切事業,早出晚歸。有母性嗜麻將,家務委人。以為供給衣食費用,便算已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孩子偶然興致勃勃地訴說成績和榮譽,常常顯出不耐煩的神色。孩子的交友、消閒、課外閱讀等,概不關心。自然成長的結果,往往得到令人震撼的收穫。
五、溺愛不明──從小對子女溺愛。打架,總是自己孩子有理。需索,除了天上的星星月亮,可說是有求必應。闖出禍來,情願破財消災。離開學校立即畀與高位──事業是自己的。
這種在暖房裏培養大的,儘管可供欣賞,但卻絕非棟樑之材。一旦獨當一面,鮮不驕奢淫逸,若遇小人,必至行不由徑。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