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身為永明禪師。永明禪師後身,為善繼禪師。善繼禪師後身,為無相居士宋濂。善繼在蘇州閶門外半塘壽聖寺,血書華崴經一部,他的弘法事業,比永明禪師退半了。宋濂為臣,不得善終,則又不如善繼禪師。難道可以說阿彌陀佛也「展轉下劣」麼?禪宗的泰首座,刻香坐脫,九峰不許。而紙衣道者,能去能來,曹山亦不許。淨土行人,亦常以此批判禪宗的不對。沒有審察到這種批判,原出於九峰和曹山,這正是禪宗善知識的正宗正見;應當因此注意禪宗,何反以之低估禪宗呢?我們現在誰能坐脫立亡?我們連泰首座紙衣道者都不如,而敢輕視禪宗麼?我認為宗下有淺深,顯教密教有頓漸邪正,念佛也一樣。禪之深淺,區別起來就多了!外道、凡夫、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禪。中國禪宗的禪,是上上乘禪,不同以上所舉的禪。但末世行人參禪,確實有走錯路的。無怪永明四料簡中所責。惟我平常留心典章,從未見到四料簡載在永明何種著作中。但天下流傳已久,不敢說他是偽託的。他所訶責:「有禪無淨土。」難道禪淨是二嗎?念佛人心淨佛土淨,即見自性彌陀。這淨土與禪是不二的。但今人卻必限於念佛為淨,參禪為禪,昔日我佛逾城出家,入檀特山修道,始於阿藍迦藍三年,學不用處定,知非便捨。後至鬱頭藍弗處三年,學非非想定,知非亦捨。又至象頭山同諸外道,日食麻麥,經於六年,......八日明星出時,廓然大悟,成等正覺。乃歎曰:『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其時那裏來的禪和淨呢?以後說法四十九年,都未究竟。至拈花微笑,付法迦葉,亦未說出禪字。禪是最上一乘法,猶如純奶,賣奶的人,日日加了些水,以至全無奶性。學佛的人,也如純奶攙了水,永明看到,便對攙了水的禪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並不是說純奶的禪「蹉路」。永明禪師上智者嚴,作禪淨二鬮,冥心精禱,得淨鬮乃至七度。若禪是不好的,他決不作此此鬮。若淨是他本心所好的,則他必不至拈至七度乃決。且永明禪師,出身禪宗,是法眼宗第三代;那裏會自抑己宗,說禪不好的道理?參禪的方法,要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其目的只求明心見性。後人參禪,違此方法,得些清淨境界,通身輕飄飄的,一下子就開靜,自以為有工夫了。其實,滯於陰境,卻不知一念緣起無生,怎能向百尺竿頭進一步?永明因此,說:「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倒不如念佛老實可靠。但他也不是說光念佛就能「萬修萬人去」。要有淨土,才能去見彌陀。若以「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為可靠,這又打錯妄想了。楞嚴經阿難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豈釋迦佛威神不可恃,不能惠我三昧;而彌陀佛威神卻可恃,卻能惠我三昧耶?念佛決定比妄想、三毒、五欲等事好。如做好夢醒來精神愉快。做惡夢,醒來情思抑塞。所以瞎打妄想,不如一心念佛。如能法法皆通,則是最高尚的修行。「有禪有淨土」。如虎本有威,再加二角,更加威猛。為師作佛,理所當然。至於無善根者,不信禪,亦不信佛,糊裏糊塗,則「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了!我平生沒有勸過一個人不要念佛,只不滿別人勸人不要參禪。每念楞嚴所指:『邪師說法,如恒河沙』而痛心。故把四料簡的意旨,略加辯說,希望一切行人,不要再與四料簡中,偏執不通,對禪淨二法,妄分高下,就不辜負永明禪師了。
雲和尚所言,尚屬平情近理。禪是梵語禪那的簡稱。意譯應作「定」。戒定慧是佛法上的三學,如鼎之有三腳,缺一不可。無論修四諦法的聲聞僧,修十二因緣法的辟支佛,皆以定為重心。八正道,以正定為殿,正定即以真智而修無漏清淨之禪定而言。至於菩薩法的六度,禪定居其一,更不必說了。他如欲界、色界、無色界,亦莫不以禪定功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