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能夠變物質,物質又可以化為精神。決不是今天所講的質能互變的質與能,那是物質之能,不是真如本性之能、精神之能;精神之能可以能夠變成質能,質能可以變為物質。這一層,科學家還沒有發現,相信科學不斷的進步,一定能夠發現這個原理。所以從一切法的本體去觀察,它是一個空相。
如果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空相,有什麼好處?好處太多,你的煩惱沒有了,你的分別、執著沒有了,心能夠在境界裡呈現出清淨平等。佛的心是清淨的、平等的,他從哪裡得來的?他知法總相。怎麼會得清淨?一切法裡,他不執著、不分別,他曉得一切法原來是一樣,沒有兩樣。一切境界沒有好醜,同是基本粒子造成的,造成的原料是一樣,所以一切法無有一法不平等,平等心從這裡起的;心平等,當然就清淨。這是第一種智慧,這一種智慧,阿羅漢就得到了。佛法所追求的是「無上正等正覺」,一切智現前叫做「正覺」,真正覺悟,正確的覺悟。對於宇宙人生不迷,正確的認識,稱之為正覺。
這個正覺並不圓滿,為什麼?只知道一切法的總相,曉得一切法是平等的、是空寂的,但是不知道現象怎麼來的。曉得皆是基本粒子組成,沒錯!基本粒子怎麼會組成這麼多東西?十法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怎麼來的?這就講現象,這個學問又高一層。能夠正確明瞭宇宙萬象的智慧,稱為「道種智」。道種智:「種」就是種類;在宇宙之間,無論是動物、植物、礦物,種類無量無邊。這麼多的種類怎麼來的?一般人想不出來,以為一定有個神在那裡製造。神造萬物,神就太忙了,一天到晚忙著製造,造了這些人後來又反對祂,這不是自己找麻煩嗎?這些宗教家們找不到答案,就想出一個神來製造。神是從哪兒來的?是人心裡變現出來的。上帝能造萬物,什麼人造上帝?我們大家造了上帝。我們要是不承認祂是神、是上帝,祂也無可奈何。所以不是上帝製造的。「道」就是道理、程序。什麼道理,怎麼樣一個過程,會演變到現在的森羅萬象?這個學問就相當複雜,這種智慧就是道種智,這是菩薩的智慧。道種智現前就叫做「正等正覺」,比正覺要高一層,他不但知道宇宙的本體,還曉得一切現象發展的過程。知法總相就是理體上的認識,「知法別相」就是現象的認識。
第三種智慧,這是最圓滿、最究竟。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圓滿的明瞭,沒有一絲毫的迷惑,也沒有一絲毫的差誤,這樣的智慧稱為「一切種智」;一切就是前面所講的一切智,種智就是道種智。我們講本體跟現象是分開來說,其實本體跟現象是一樁事情。如果拿《心經》上的話來說,一切智就是「空」,道種智就是「色」,一切種智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來是一不是二。假如諸位能夠發現到一,你就入門;佛法的門稱為不二法門,你就入不二法門。你曉得總別不二,這就入了佛門;如果總別是二,你就無法入門。這是說性相不二,性相一如,這是起用當中的正知正見,就是我們講的佛知佛見,《法華經》裡面所說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個智慧現前,這才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唯有佛圓滿證得。
三種智有密切的關係,是一而三、三而一。羅漢偏在一切智,菩薩偏在道種智,唯有佛才圓滿。我們學佛最聰明的修學法,知見要圓不要偏;主觀就偏,客觀就圓。諸佛如來沒有絲毫主觀觀念,他是圓融自在,阿羅漢有他的主觀觀念,菩薩也有一些主觀觀念,所以他不圓。這是說明我們如果想學聰明,就要學客觀,不要有主觀觀念存在,才能夠成就圓滿的智慧。
這三種智,從什麼地方得到?從一心當中得到。行門裡面,直截了當求無上正等正覺的,就是《彌陀經》使用的方法—一心不亂。在中國,無論哪一宗、哪一派,沒有不念佛,包括禪宗;禪宗的課誦本晚上都念《彌陀經》,都念阿彌陀佛。《華嚴經》裡修行的方法有兩千多種,可以說是相當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