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2010-12-22 11:35:47


淨空法師講述
壹、前 言
一、此次講述參考資料:依李炳南老居士提要,及黃念祖老居士註解。
二、確認淨土法門為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出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
三、本經持名念佛法門,圓滿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極圓頓。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
四、《彌陀要解》云:「一聲阿彌陀佛,即是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又曰:「舉此體(指法界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可見此經正是如來稱性極談也。
五、《觀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即是本來成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來是佛,現又作佛,是故當下即佛。直截了當,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
六、淨土諸經中,唯此經備攝圓妙,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願為本。深明三輩往生之因,廣攝九界聖凡之眾,正顯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歸元之路,是故此經稱為淨宗第一經也。
七、清初彭紹升居士曰:「此經闡揚者少,實以無善本故。」蓮公老人悲智雙運,宗說俱通,圓融顯密禪淨於一心,專弘持名念佛攝萬德。冀此無上寶典,饒益當來,乃繼前賢,重行會集。屏棄萬緣,掩關三載,淨壇結界,冥心孤詣,稿經十易方慶經成。蒙慧明老和尚印證,慈舟專講於濟南,並親為科判。梅公於中廣播講此經,稱為最善之本。且在序文中讚曰:「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艱澀沉晦,使之爽朗;繁複冗蔓,歸於簡潔;凌亂俾成整嚴,闕疏悉令圓滿。必期有美皆備,無諦不收。……雖欲不謂之善本不可得也。」是此本問世以來,講說讚揚,流播中外,見者聞者,歡喜信受,行見大經光明,常照世間。《無量壽經》之善本,於茲慶現,此實為希有難逢之大事因緣也。
八、本經之殊勝在於契理契機。
    理者:實際理體,亦即真如實相。本經乃「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並「惠以真實之利」,純一真實也。
    又本經稱為《中本華嚴經》,經中所詮之一切事理,即《華嚴》之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華嚴》祕奧之理體,卻在本經。
    機者:根機。至於契機,更是本經之獨勝。以持名念佛,三根普被,凡聖齊收,上上根全體承當,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下至五逆十惡,臨終念佛,亦必隨願得生。橫出三界,圓登四土,頓與觀音勢至並肩。可見此法門究竟方便,善應群機也。
九、淨宗之妙,在於「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最為方便,隨時隨地可修,不誤世間工作,依舊頓脫生死。既能自覺覺他,廣度眾生於未來,亦復自他俱利,造福社會於今世。
十、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誠此界他方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菩提之法要也。
貳、概要(十門開啟—玄義)
一、教起因緣 二、本經體性 三、一經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機
六、藏教所攝 七、部類差別 八、譯會校釋 九、總釋名題 十、正釋經文
 
◎ 一、教起因緣
一、明大教與淨土法門之興起。
(一) 一切法不離因緣,大教之興,因緣無量,而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故。
(二) 《法華》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華嚴》云:「如來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以十種無量無數因緣。……乃至廣說如是等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唯欲眾生開示佛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