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聖典 關世謙居士譯
2010-12-21 9:46:39


關世謙居士譯
佛陀篇
第一章  歷史上的佛陀
第一節  偉大的生命歷程
(一)喜馬拉雅山的南麓,在羅希尼Rohini河流域,釋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毘羅Kapila城。國主淨飯王 Shuddhodana承襲先帝的正統,在此築城廓、施善政,民眾景然順從,帝號喬達摩 Goutama 氏。
王妃摩耶 Maya 夫人系出釋迦的另一拘利 Koliya 族,是天臂 Devadaha 城的公主,算來猶屬淨飯王的表妹。
婚後,歷經了相當長的時期,膝下猶虛。二十幾年的漫長歲月,悠悠度過;一天夜裏,摩耶夫人夢見白象從右脅入懷而妊娠。於是,王室上下乃至全國民眾,都在屈指數算著產期,為王子的降生而翹首盼望。到了產期臨盆,王妃依從國人的風俗,須回娘家待產,途中經過藍毘尼 Lumbini 園,略事休息。這時正當風和日麗的春天,一種無憂樹 Ashoka 花方自盛開,王妃為那鮮麗的花朵所吸引,一時舉起右手,想折一枝花朵,就在這剎那之間,王子誕生了。一時,天地間齊聲歡騰,向他們母子同聲祝福,這時正是四月初八日。
淨飯王的喜悅,更是無以比喻,並為王子賜名悉達多 Siddhartha ,取義:「一切願皆得成就」的含意。
(二)但是,人世間在喜悅的背後,往往暗藏著悲傷,摩耶夫人生下太子後,不久便離開了這個世界。在以後的歲月中,太子完全靠夫人的妹妹——摩訶波闍波提 MAhaprajapati 撫養。
這段時期,一位在深山修道的仙人——阿私陀 Asita 正在京城附近遊方,為人卜相;他目睹祥瑞,進得宮來,端相過太子以後,就預言說:「這孩子長大成人,如果在俗,將是一位統治世界的英明帝王;設若出家修道,必將成為救世的聖主。」
淨飯王聽了仙人的預言,起初覺得很高興,繼而又耽憂太子於異日,當真會出家而去。
太子到了七歲,開始學習文經武略的技藝。開春之際,隨侍父王到田野去參加春耕的盛會,見那牛犁過處,小鳥們緊隨在後,爭啄田瓏間翻出新土裏的小蟲。太子親見這種情景,一時感喟著:「可憐哪!生物們的弱肉強食...。」於是獨自坐在樹蔭下,靜靜地陷入了沉思。
生來沒多久,母親便長別而去,如今又親見世間生物的自相殘殺。這般情景,已經在太子的心靈中,深深地印上了苦惱的記痕,正如一棵成長中的幼樹,遭受到創傷,隨著與日俱增的成長,太子更深一層地沉入了瞑思的境域。
仁慈的父王,察覺到太子的這般情狀,深感憂慮,從而聯想到早年仙人的預言,於是開始作籠絡太子心情的打算。接著,在太子十九歲那年,為他迎娶了舅氏天臂城主善覺王 Suprabuddha 的女兒——耶輸陀羅 Yashodhara,並冊定為太子妃。
—佛傳
(三)婚後的十年中間,太子耽樂於春季、秋季,乃至雨季裏,每座宮殿的笙歌妙舞的生活中;這期間亦曾不斷地沉思瞑想,企圖為人生的究竟開創一條出路。
「究竟這宮廷裏的豪華、健康的肉體、惹人羨悅的少壯,到頭來到底對我有甚麼實質的存在呢?人,總是會生病,曾幾何時亦將衰老,最後也難免一死;這少壯、健康,乃至生存,究竟具有甚麼意義呢?」
——巴利本增支部三‧三八
人,生存在這個世間,最終目的總不外是有所祈求,但這所求,則有非分的妄求和正當的希求二種。所謂非分的妄求,是祈求自己免於疾病、衰老和死亡等不可能的種種,同時猶自處心積慮地,祈求那些憧憬中幻想的事物。
所謂正當的希求,該是超然於覺知這種謬妄之求的老、病和死,而希求擺脫人世間的一切苦惱,體認到現在的「我」,不過是追究那產生奢求方法之人而已。
——巴利本中部三‧二六‧聖求經
(四)日復一日地為這種心情所困惑,歲月則在背後悄悄地溜走。太子在二十九歲那年,生了個兒子——羅侯羅 Rahula ,從而太子也奠定下出家的決心。一天,在馭者——車匿 Chandaka 的陪同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