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修行的法門
(一)各宗的成立
釋尊垂舻娑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無論說大乘,說小乘,說頓說漸,或顯或密,或權或實,皆為對治十二類生的顛倒妄想而說。因為眾生的顛倒妄想,有八萬四千之多,所以佛說法門,亦有八萬四千。八萬四千的法門中,門門皆可以入道,皆可以斷惑證真,皆可以轉凡入聖,覺悟成佛,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佛教傳入中國,由於外國聖僧接踵而來,翻譯佛經,及中國古德的努力弘傳,加以歷代帝王的恭敬護持,建寺安僧,使印度佛教,移植中國,得以萌芽,生根,而且枝葉茂盛,發揚光大。至隋唐年間,何止思想成熟,教義精密,同時派別競起,宗門林立。如隋.吉藏法師所創的三論宗,智者大師所立的天台宗,賢首國師的華嚴宗,玄奘法師的法相宗,善無畏又傳來密宗,善導和尚又提倡念佛宗,還有道宣律師所倡的律宗,以及達摩祖師傳來的禪宗,皆是綜合前人之研究,而成立的新宗派。雖然,隋唐之前已有俱舍,成實、涅槃、地論、攝論等宗派問世,然皆不久即因其勢未盛而衰,或被綜合他宗,故隋唐年間所盛行於世的,僅有天台、三論、華嚴、法相、淨土、律、禪、密等八大宗。輾轉流傳至今,為一般人所接受或熟知的,僅其中的一半,即是天台、淨土、禪和密。至於華嚴、法相,仍有人學習,但弘傳不廣。律宗則僅存儀表,欠缺內容。佛門大德,雖然頻頻傳戒,但求戒者多,得戒者少,能持戒的人更少。
(二)各宗的要義
一、 天台宗:天台宗以法華經為本經,以大智度論為指南,以涅槃為扶疏,以大品般若為觀法,以闡明一心三觀的妙理。其始祖該是北齊慧文禪師。慧師依龍樹菩薩的中觀論思想,開本宗的先河。後傳授於南岳慧思,慧思傳授於隋智者大師,大師著「法華玄義」以明教相,以「法華文句」以解經文,以「摩訶止觀」示意三觀的行因,又以五時八教判釋如來一代時教。至此,豈獨思想純熟,而且發揚光大,為研習經教的人所崇尚,亦為顯教的代表。弘傳至今,其勢未衰。因智者大師在天台山開闢此宗,又入寂於天台山,因人立名,名天宗台。
天台宗主張人人本具佛性,人人皆當作佛。人本具的佛性,雖然離言絕相,超然物外,但性具染淨,具有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之用。眾生隨一念染緣,便迷真起妄,成九界聖凡;佛隨一念淨緣,即反妄歸真,圓證無上菩提。由於佛性隨緣,成十法界聖凡;而十法界聖凡,又互具互涉,遂成百界;而每界皆具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十如是,因成千如。天台宗依此百界千如諸法中,直顯實相,當體即真,故有理即佛之說。欲證此理,必須從聞思修,由名字即佛,進入觀行即佛;觀行功深,斷煩惱,相似見佛性,名相似即佛。相似而已,並非真實,必當百尺竿頭重進步,繼續努力,分證佛果,謂之分證即佛;最後惑盡智圓,究竟證得佛果菩提,名究竟即佛。
究竟即佛是所證,一心三觀為能證,一境三諦是所修所證;以一心三觀,觀於一境三諦理,而斷惑證真,是天台宗主要修學方法。鈍根小智,只可以漸次修證,故分為藏、通、別、圓等化法四教,及頓、漸、秘密、不定等化儀四教。若然是上根利智的人,可以圓修三觀,圓斷三惑,圓悟三諦理,圓證佛之三德。
二、禪宗:禪宗不依經教,不立文字,不立漸次,僅以心傳心。此心即是諸佛所證本妙明淨之佛心,亦是眾生本具清淨本然的真心。若能覺悟此佛心,便可以見性成佛,因此又名佛心宗。其始祖是摩訶迦葉尊者,自從靈山會上,承受釋尊所囑:「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之後,便成為禪宗初祖。後祖祖相傳,至二十八祖達摩。達摩原是南天竺剎帝利種,父王名香室,摩為第三王子,名菩提多羅,後受廿七祖般若多羅之法,改名菩提達摩,譯名道法。於梁武帝時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