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要決釋疑通規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白話譯
2010-12-15 10:27:08


仰望思惟釋迦牟尼佛開啟一代弘法之時運,乃是為了廣大利益有緣的眾生,佛陀的言教闡示隨著各方時宜和眾生的根器,使一切的眾生皆能均霑佛法之滋潤。若是能夠親蒙釋迦牟尼佛聖人之教化,則能依於佛道之修行而悟得三乘之法。而如今像法末法之時福德轉薄、因緣疏淺,因此勸導眾生歸向於極樂淨土。
凡是想要修行淨業之人,必須要專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而將一切的善根,迴向往生於彼極樂國土。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誓願度化娑婆世界一切之眾生,上至於盡其現生的一個形體而專精念佛修行者,下至只有臨命終的十念,不論是上中下根機之人只要能夠信願決定,皆可得以往生西方淨土。
然而當今學佛之人心中特別懷有疑惑憂慮,認為諸般的經典論典,其文句有些互相違背,若是不能夠互相融會貫通,種種疑惑與爭端便莫能斷絕。因此以下簡略陳述十四種決斷,來解釋貫通種種知見之湍急水流,有廣博見識和通達才能之人,希望能夠探尋而取其悟解也!
第一
第一。《金剛般若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疑惑者曰:般若經裡面說,若是以色相、音聲來求佛,則判定其為邪道。而《阿彌陀經》和《觀無量壽佛經》等,卻教人觀想阿彌陀佛的身形相貌,又要稱念阿彌陀佛之名號也!既然求佛而不能離於色相和音聲,如何可能不落入於邪道呢?若是歸向於正道,淨土是可以依憑的。可是般若經卻判定其為邪道,縱使作念佛觀佛之修行,恐怕會歸入於魔境。此兩種修行之途沒有辦法決定,其是非黑白請加以分別。
會通曰:釋迦牟尼佛演說教法,其義理有很多的法門,各個皆能稱合其時宜根機,平等而無有差異。般若經等所說的,自然是一個法門。而《阿彌陀經》等經典,又是另外一種義理。何以故呢?一切的諸佛同樣都有三身。法身佛並沒有形體,非是音聲色相,若是以形色音聲之相而求取,此即是為邪道。
這實在是因為二乘之人以及初發心的小菩薩,聽聞佛陀說法身、報身、化身,三身並非相離而有差異,因此即認為法身同樣是有色相、音聲。由於其只能見到化身之色相,於是便執著法身也是如此有形色。於是便以化身的色聲之相,求見佛陀之法身。但是深妙之理體精細微密,色相與音聲永遠斷絕,如今二乘及小菩薩既然以色相音聲求睹佛陀之法身,是故說為邪道。
而《阿彌陀經》等經典,勸人稱念阿彌陀佛之名號及觀想佛相,發願求生於極樂淨土者。這實在是因為凡夫的業障深重,而法身佛之體性幽隱微密,諸法之體性難以攀緣。因此暫且教其稱念佛名,觀想阿彌陀佛之形相,並且禮拜讚歎,使其業障斷除福德生長,阿彌陀佛之願力與眾生之修行互相資助,以此求生於西方淨土,心中想要求得遭逢化身之佛,以作為不退轉於佛道之良好而殊勝的因緣。
所以古代以來智慧通達之人,咸皆依照此《彌陀經》等之教化,觀想阿彌陀佛之形相,稱念其名號,以求能夠見到化身佛,祈求其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能夠親自前來接引。於是便感得阿彌陀佛這個極樂世界教化之主化身現形,慈悲降念而前來相迎,其人果報盡時乘坐於蓮華,即得往生於彼極樂國土。
其最初之發心與後來獲得之果報境界,與理體相契而無互相違背,稱念佛號和觀想形相,並非是邪魔之道。豈可獨獨心懷一種執著,不能體悟釋迦聖人之悲心,而以種種的異說紛紜,使令他人產生疑惑,若是能夠探尋思惟此要決,黑白是非便足以分明了。心中的疑惑和猶豫不決既然沒有了,便能至誠歸心於淨土之微妙行業,勿要生起種種邪思亂想,反而墮落於三途之中,令眾般的痛苦逼迫傷害,到那時才後悔以前之過失而想改過,又如何能夠來得及呢?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