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終極關懷 信願法師著
2010-12-14 14:52:43


《生命的終極關懷》自序
釋信願 
沒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談;沒有生命,一切理想,皆成幻滅;沒有生命,一切財富,皆歸他有;沒有生命,一切權勢,皆如雲煙。是故,有生命才有一切。然而,人生的實相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生死的解脫是什麼?倘若不明解、不覺悟、不了辦,則世間一切努力奮鬥,皆是捨本逐末,空花水月,無法令人生無悔,生命無憾。是故,了解人生的實相,明白生命的意義,解脫生死的繫縛,是吾人一生最重要的課題。關心生死的人,是真正珍惜人生的人;了辦生死的人,是真正肯定自我的人。
一、人生的實相
人生的實相是什麼?世尊在《佛說譬喻經》為勝光王說了一個譬喻:有一個人,在曠野中,被惡象追逐,驚怖逃跑,無依無靠。他看見一口空井,井邊有一樹根,於是便沿著樹根爬下去,潛身在井中。此時,有黑白二隻老鼠,噬咬著樹根。在這口井的四邊,有四條毒蛇,欲螯此人,在井底則有一條毒龍。此人內心非常害怕龍蛇,又恐懼樹根斷掉。然而,此人見樹根上有許多蜂蜜,貪圖甘味故,便舔了五滴。此時,風吹樹搖,蜜蜂四飛,欲螯此人,而且又有野火燒燃此樹。勝光王問佛:「此人為何受無量苦,還貪圖眼前少許甘味?」世尊告訴勝光王:「大王,曠野譬喻六道輪迴無明長夜,此人譬喻眾生,惡象譬喻無常,空井譬喻生死,樹根譬喻生命,黑白二鼠譬喻晝夜,噬咬樹根譬喻念念生滅,四條毒蛇譬喻色身四大,蜂蜜譬喻五欲,蜜蜂譬喻邪思,野火譬喻老病,毒龍譬喻死亡。是故大王,當知生老病死,甚可怖畏,當應思念,勿被五欲之所吞迫。」
冷靜思惟,一般世人不就是如世尊所言,只貪眼前的五欲,而忘卻老病死的險難。惡象無常的追逐,難道不怖畏?又黑白二鼠日以繼夜的侵噬生命,難道不驚慌?又色身眾患之苦,死神逼迫之難,難道不恐懼?《法句譬喻經.心意品》言:「世人不知無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形壞神去;生死無端,輪轉五道,苦惱百千,皆意所造。」世人受利慾奴役,只圖富貴榮華,不求生死解脫,如飛蛾投夜燭,似梟鳥嗜腐鼠。有智之人,應體悟世間虛假,唯佛獨真,一心求了生死,度脫苦輪。
二、有生必有死
生,我所不欲也;死,亦我所不欲也,然既生為人,誰能不死?《無常經》言:「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死者。」又言:「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眾,尚捨無常身,何況於凡夫?父母及妻子,兄弟並眷屬,目睹生死隔,云何不愁嘆?」
《雜譬喻經》記載,過去有一老母,唯有一子,得病後命終,老母守在墳場兒子屍旁,哀傷不已,心想:「我只有一個兒子,以備防老,如今捨我而死,我活著有什麼用?」於是便想要跟兒子死在一起,經過四五天不飲不食。佛陀知道後,帶了五百比丘來到墳場。老母遙見佛來,威神光奕,趣前向佛作禮。佛陀告訴老母:「為何在墳場?」老母回答世尊:「我只有一個兒子,捨我終亡,我愛之情重,想要死在一起。」佛陀告訴老母:「想要妳的兒子活過來?」老母高興說:「很想,世尊。」佛陀:「到一戶沒有人死過的人家,要個好香火來,我當咒願令妳兒子重生。」於是老母便行取火,見人即問:「你家以前有沒有死過人?」人則答說:「有,祖先都死了。」老母問了數十戶人家,回答都一樣,於是未取到火,便還佛所,敬稟世尊:「世尊,我走遍數十戶人家求火,沒有一家不死人,所以空手而還。」佛陀告訴老母:「天地開闢以來,沒有生而不死之人,妳為何迷惑,想要隨兒子一起死?」此一故事即在開顯有生必有死的道理,縱然佛陀在世,也不能令必死之人重生,唯有修行解脫,才能永生不死。
三、死亡無定期
俗話說:「閻王註定三更死,絕不留人過五更。」死亡之可怖,即在於不可預期,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人人機會平等。故《出曜經》言:「晨所睹見,夜則不現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