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華一葉一世界──頓悟門 
※如來大圓覺性海,得念失念,無不是解脫;成法破法,都名為涅槃;智慧和愚癡,統名般若;菩薩和外道,所成就法,皆是菩提道;無明與真如,同一境界;一切戒定慧及婬怒癡,均是清淨梵行;眾生與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堂,皆為淨土;有情無情,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這是如來隨順覺性,所證得的圓覺境界。
※圓滿的菩提本性中,原沒有所證的道果,也沒有證道的人,無菩薩眾生等假名。
※有能證的我,所證的境,凡心中有所取證,依然都是我相。
※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
※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諸法性,即真實故,無來無去,無生無滅,同真際,等法性,無二無別,猶如虛空。
※蘊處界相,無我我所,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但斷三界無明盡者,即名為佛。自性清淨,名本覺性,即是諸佛一切智智。
※依般若故,非即五蘊,非離五蘊;非即眾生,非離眾生;非即境界,非離境界;非即行解,非離行解;如是等相,不可思議。
※法性本無性,勝義諦空如。
※菩薩未成佛,以菩提為煩惱;菩薩成佛時,以煩惱為菩提。
※諸佛如來與一切法,悉皆如故。
※三乘般若,不生不滅,自性常住。
※因言顯道,道顯遣言;言若不遣,因言障道。
※一切幻化雖然滅盡,但真性常存,不會成為斷滅,法身蕩蕩故。
※眾生有生死,就像見到虛空中的花飛幻影,不知空花客塵如幻,若悟得本自寂然,而證涅槃,妙覺性體,圓滿普照,如如不動。
※覺滅心空,一念相應,頓超凡聖。
※無不能無,有不能有,行住坐臥,心不動搖,一切時中,空無所得。
※法是無生之法,無生即無虛妄,法是空寂之身,知空寂而了法身,而真解脫。
※常生清淨心,定中而有慧,於境上無心,慧中而有定,定慧等無先,雙修自心正。
※說即先佛而後法,聽即先法而後佛;若論佛法本根源,一切眾生心裏出。
※妄想真如不異居,迷則真如是妄想,悟則妄想是真如。
※見本性,等虛空,有作有求非解脫,無作無求是功夫。
※大圓寶鏡鎮安臺,眾生不了攀緣病,由斯障閉不心開。
※法身體性不勞看,看則住心便作意,作意還同妄想團。
※善惡不思即無念,無念無思是涅槃。
所作意住心,取空取淨,乃至起心求證菩提涅槃,並屬虛妄。
※但莫作意,心自無物,即無物心,自性空寂。
※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遇自性見世尊。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
※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
※世間出世間不二,佛道魔道不二,聖凡不二,諸法本性空故。
※法無法比,無相待故。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不住。
※無念是實相真空,知見是無生般若。
※般若照真達俗,真空理事皆如。
※無生生者,則生實相;無住而住,常住涅槃。
※無行而行,能超彼岸;如如不動,動用無窮。
※念念無求,求常無念;菩提無得,得佛法僧。
※六度自茲圓滿,道品於是無虧;我法二空,有無雙泯。
※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無,玄知妙有。
※妙有則摩訶般若,真空即清淨涅槃。
※般若無照,能照涅槃;涅槃無生,能生般若。
※涅槃般若,名異體同,隨義立名,法無定相。動寂俱妙,理事皆如;理淨處事能通,達事理通無礙。
※六根無染,定慧之功,相念不生,真如性淨。
※真如覺性,處於煩惱而不減,證涅槃而不增。
※一切諸觀中,空觀為第一;一切諸法中,涅槃為第一。
※我心自空,罪福無主。
※佛性究竟空寂,無相無色,非長非短,非大非小,非可稱計,假名施設。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