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稱】
跟他的表兄商量。
【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余遂禮郁為師。】
他的表兄把他送到郁海谷先生那裡,郁海谷在那裡教私塾,『開館』就是教私塾,他把他送到那裡去寄學。了凡先生就拜郁海谷先生為老師。
【孔為余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
孔先生替他推算,他說:你明年到縣裡面去考秀才,縣考是十四名,府考是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提學是省考。那個時候考秀才要通過這三關。
【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
明年去考,明年是十六歲。十六歲去考的時候,果然考取了,而且名數完全相合。可見得孔先生算命的功夫很不錯,相當高明,他不是江湖術士,他是個真正有實學的數術專家,中國也講命理專家。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
【復為卜終身休咎】
既然這樣靈驗,請老先生算算一生的流年,吉凶禍福。
【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
『廩』,也是秀才裡面一個等級,相當於我們現在講公費學生。廩是廩米,它的名額是有一定的,必須要有缺,出缺。秀才裡面考試名次最高的,再遞補上去,補稟。
【某年當貢】
貢生比廩生又要高一等,都還是秀才。秀才裡頭分很多等級,以貢生為最高,廩生為其次。
【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
你當了貢生之後,某年,貢生就有資格入太學去讀書。所以那個時候入太學,太學就是國家辦的大學。古時候只有一個,叫國子監。太學都是設在首都,設在京城。明朝時候有兩個國子監,這什麼原因?明太祖建國的時候定都在南京,所以南京有國子監。以後到成祖,成祖遷都到北京,所以北京也有個國子監。明朝國家辦的大學就變成兩個,這個常識我們要懂。貢生以上,才有資格到國子監去讀書。這是貢後某一年,你會當選四川一位縣長,『大尹』是縣長。
【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
你在任三年半,你就要告老還鄉。為什麼?
【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
算得這麼準確。
【當終於正寢】
你壽終正寢,你的壽命到了。
【惜無子】
你命裡頭沒有兒子。
【余備錄而謹記之】
『備錄』,一樁一樁的,他所講的統統把它記起來。這是他一生的流年。
【自此以後,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
『懸』就是他算定的。以後每一年讀書考試,名次全都被孔先生算定了,絲毫不差。這裡面有個插曲。
【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
就是他當廩生,他領的國家給他的米糧,配給他的米糧,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公費生。他要領多少米糧?要領九十一石五斗,他就出貢。換句話說,他從廩生就升到貢生。
【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師即批准補貢,余竊疑之。】
算命是給他算,九十一石五斗他才能出貢,但是他領廩米七十多石的時候,這個時候屠宗師,『宗師』就是當時的提學,管一省教育,相當於現在所說的教育廳長,他就批准補貢生。補貢生,那就是出貢。他心裡就疑惑,為什麼這個不對?這個算的就不對。
【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
屠宗師批准補貢,文件上去了,被署印,『署印』是代理,代理的這位楊先生把它駁回來,不准他補貢。
【直至丁卯年】
丁卯年是明穆宗隆慶元年,了凡先生三十三歲。諸位想想,他十六歲考取秀才,到三十三歲才當上貢生。十幾年,這麼長的時間。直到丁卯年。
【殷秋溟宗師見余場中備卷,歎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
這個時候督學,就是主持教學的長官殷秋溟先生。他在閒暇之中,把從前這些秀才,他們那些考試卷,沒有考中的這些考試卷,重新拿來看看。突然之間,看到了凡先生他的考卷寫得非常好,所以就感嘆說:這五篇,他做的這五篇文章,就等於五篇奏議。他的見解、文字都好,可以比得上大臣對於皇帝的奏議。
【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於窗下乎!】
『博』是說他見聞廣博,他的學識很豐富;『洽』是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