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愷筆錄,稱之為舊譯。另一次是唐則天武后聖歷三年十月印度僧實叉難陀Cikshananda譯述,由複禮筆錄,稱之為新譯。
大乘起信論            三卷    真諦三藏譯
大乘起信論            二卷    實叉難陀譯
舊譯實當我國欽明天皇十五年,新譯則在此後一百五十六年,即文武天皇五年。真諦三藏翻譯起信論,同時又著『起信論玄文』二十卷(失)及『起信論疏』二卷(失)以資鼓吹。但在實際上,真諦三藏所宗的是相宗,那末他是盼望攝大乘論及俱舍論的流行,徵之史傳,即可明知。然真諦譯成後不久,就有註釋書出世,即隋智愷的『疏』一卷(失)、『大意』一卷、隋曇延的『疏』二卷(內一卷寫傳)是也。其次有隋淨影寺惠遠的著述:
起信論義疏            四卷    隋惠遠著
關於惠遠師這義疏,長泉院普寂師在其所著『起信論要訣』中說不是真撰。駒□的潮音師在其所著『義記筌蹄錄』中破斥之。要之,此與惠遠師的大著『大乘義章』的說法完全符合,故可說是真撰。
起信論疏              二卷    海東元曉著
同  別記              一卷    同上
『東大寺圓超目錄』中,說元曉另有『私記』一卷(失)『凝然目錄』中,說至相大師有『義記』一卷(失)『疏』一卷。
起信論義記            三卷    唐賢首著
同  別記              一卷    同上
右惠遠、元曉、賢首三位大師,不但是當代教界的泰斗,又是後代崇敬的偉人。世人稱三師的著作為起信三疏。其中法藏賢首大師的『義記』,最為精緻,為後世研習起信論的指南車。但及至宗密的『註疏』出世,註疏單獨流行時,『義記』就湮滅了。及至我國鳳潭師出世,遂將論文和義記會合刊行,而成現今流行的『起信論義記』。
起信論註疏            四卷    唐宗密著
圭峰宗密禪師是賢首大師的孫弟子,去賢首大師百有餘年。這『註疏』是把賢首大師的義記稍加增刪而成的。即依據其師清涼大師之義,將義記的序文加以增刪。又依據海東的疏,改定義記的釋文,題曰法藏述。這所謂法藏述,往往使後世之人認為是賢首大師之制,終於引起鳳潭、普寂、潮音、慧澄諸師的誹議。然而『註疏』出世,比賢首大師的義記更為流行。尤其是宋代和元代,竟全是註疏的時代。我國則在古代專行註疏,又出關於註疏的末疏,其勢蓋可想見。
此外,慧澄師的講義中,言尚有青丘的大衍的『疏』一卷、近法師的『疏』二卷、慈恩寺慧明的『疏』三卷、作者不詳的『起信論科』一卷、大衍的『記』一卷、作者未詳的『綱要』二卷,但均已失傳。又有明盧山正遠的『捷要』四卷、明真界的『纂註』四卷、明南岳德清的『略疏』二卷、智榮的『疏』(失,賴慶立義鈔中引用)、蕭士瑋的『解』一卷(失,明史藝文志)。
以上所舉,都是舊譯論的註疏。新譯論本的註疏,只有青丘太賢的『古跡記』一卷(失)和智旭的『疏』。由此可知新譯的不流行。
起信論裂網疏          三卷    明智旭著
智旭藕益大師的疏,大體是用天台宗的意義來解釋的,和別的註疏意見完全不同,因此,可資參攷的地方很多。然大師以主張瑜伽唯識中的賴耶緣起的相宗、和主張楞伽起信中的真如緣起的性宗來作為後世迷執的決判。在唯識起信的本論中,沒有這樣的區別;都是闡明八識之旨如水乳之和合。蓋在旭師的時代,佛教典籍大都散逸,賢首大師的義記、慈恩大師的唯識述記,也都不能看到,因此吐露了如此之謬見罷?
上述的註疏,都是直接註釋起信論的。其次,解釋賢首大師的義記及宗密禪師的註疏的,可舉唐元朗的『義記集釋記』六卷(日本不傳),唐延俊的『演奧鈔』十卷(失,釋註疏)、宗密所資的石壁傳奧的『隨疏記』六卷(失,釋註疏)等。特別有名的如左:
起信論疏筆削記        六卷    長水子璿著
此書以傳奧的疏為本,而解釋宗密的註疏。但也是研究所不可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