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悲鳴不絕,故名。第三,此人善於說法,使諸馬悲鳴垂淚,甚至七日不食,故名。第四,月氏王欲試此人的辯才,先使馬斷食一星期,然後給食,同時使大士說法,那馬竟不求食而聽說法,悲鳴不絕,故名。有此四說,故此大士名曰馬鳴。各說大同小異。另有一說,證明其說法的巧妙。此人曾作樂曲,名曰鼋吒邉羅,自己演奏,教人以無常之理,城中五百人,一時全體出家得道云(見釋摩訶衍論、付法藏傳、羅什譯馬鳴傳)。
【年代】關於馬鳴出世的年代,雖然異說紛紛,但最正確的,是『義記』中所引用的『摩訶摩耶經』的釋迦滅後六百年代說。『釋摩訶衍論』中則舉出六個馬鳴,最早的是佛在世時代的馬鳴,最近的是佛滅後八百年代的馬鳴。又查現存的漢譯佛典,大略有六種異說:(一)費長房著『歷代三寶記』中,有佛滅後三百年說。(二)慧影著『智度論疏』中有佛滅後三百七十年說。(三)真諦譯『世親傳』中,有佛滅後五百年說。(四)實叉難陀譯『大乘起信論序』中,有佛滅後五百後說。(五)僧叡著『大智度論序』中,有佛滅後五百年後說。(六)曇景譯『摩訶摩耶經』中有佛滅後六百年代說。以上諸說中,雖有大同小異,然總之是,最早佛滅後三百年,最近佛滅後六百年代。雖其間差異甚多,不能決定何者為真,然幸而使大士歸依的迦膩色迦王的年代,是大致明確的,即泰西史家研究的結果,大王的年代是西曆紀元一世紀頃。而釋迦入滅的年代,雖異說甚多,然以西曆紀元前五世紀說(眾聖點記、善見律毗婆娑說)為最可信用。因此馬鳴的出世,應是佛滅後約六百年。所以現在採用『摩訶摩耶經』的六百年代說。約當於日本垂仁帝時代,中國後漢初世,即距今約二千年弱的古代。
【著書】關於大士馬鳴的著述『釋摩訶衍論』中曾舉十種,即(一)一心遍滿論、(二)融俗歸真論、(三)法界中藏論、(四)祕密微妙論、(五)眾名合一論、(六)真如三昧論、(七)心性清淨論、(八)不動本原論、(九)甚深玄理論、(十)大乘起信論。
但其中多數失傳,甚為遺憾。現存的大士著作列舉如左:
(一)大乘起信論                          一卷    真諦、實叉難陀兩譯
(二)大宗地玄文本論                二十卷  真諦譯
(三)大莊嚴論經                          十五卷  羅什譯
(四)佛所行讚                      五卷    晏無讖譯
(五)十不善業道經                  一卷    日稱譯
(六)尼乾子問無我義經                一卷    同上
(七)六趣輪迴經                          一卷    同上
(八)事師法五十頌                  一卷    不空譯
(九)大神力無比驗法念誦儀軌        一卷    金剛智譯
右列『大宗地玄文本論』,主要是說菩薩的階級,其中第二十卷,富于宿世談,殆屬神話。『佛所行讚』是釋迦佛的傳記。『大神力無比驗法』是關於密部的。『尼乾子問無我義經』是用世俗勝義的二諦來說明實相空之理。馬鳴所資的迦毗摩羅,在於南天竺。雖說造無我論一百偈,要之,與此說相同。由此觀之,馬鳴可說是龍樹皆空的實相論的先趨。總之,馬鳴的著書中關於教義的,應是『尼乾子問無我義經』及『起信論』二部。
二、本論的流傳
【印度】本論一度在印度出世,無疑地當時廣為講布,但此中消息今已杳然不可知悉,只有一種註釋還存在,即
釋摩訶衍論                十卷      龍樹菩薩造
此書中把起信論的本文一一加以註釋。真言宗認為這是龍樹菩薩的真作,但天台宗主張這是偽書,因此真偽未決。其他如堅慧菩薩的『大乘法界無差別論』『及作者不明的『究竟一乘實信論』四卷,中有鼓吹與起信論相似的思想之處,但當然不是註釋書。
【中國】起信論傳譯入中國,前後有二次。一次是梁元帝承聖三年九月,印度僧拘那羅陀Gunarata 即真諦三藏的譯述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