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也。意者知識輪、身者色相輪、語者音聲輪。而十法界之四聖六凡、造業結果、皆依此三輪而起。最勝業三字、以冠三輪。遍知二字、謂意輪最勝業、揀非六道凡夫之不知、非旁門外道之邪知、非二乘聖人之遍知、非三賢菩薩之相似知、非十地吾薩之分證知、乃佛之最勝業遍知以實智證理、理無不徹、權智鑑機、機無不宜、乃至法界眾生、心念樂欲、無不盡知、故云偏也。色無礙自在者、謂身輪最勝業、揀非六道眾生身、受三界拘縛、礙於自在、非二乘空寂無我身、礙於實報莊嚴自在、非三賢菩薩身、礙於常寂光土自在、而佛之最勝業身。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充四土之中、無礙自在也。救世大悲者、謂語輪最勝業。佛以同體大悲救世、唯以語音教導、此大悲救世之音、揀非世界綺語之音、妄言之音、惡口之音、兩舌之音、宣傳鬥爭之音、種種邪教之音、乃佛應機說法、一音演唱、眾類各解自性三寶之音也。以三寶轉消三障之苦、故曰大悲。者字、指佛而言也。
及彼身體相。法性真如海。無量功德藏。         
此三句、歸別相法寶也。及者、謂不但歸佛、亦歸法也。佛有三德之身、四智之體、莊嚴之相、若身、若體、若相、無不與眾生為法、法法皆是自性真如、可謂之法海汪洋、具藏無量因功果德也。故曰及彼身體相等。
如實修行等。         
此一句、歸別相僧寶也。等者、眾義、梵語曰僧。因僧依法修行。又稱行者、蓋行之大端有五、曰聖行、曰梵行、曰第一義天行、曰嬰兒行、曰病行。聖行者、謂聲聞緣覺、以戒定慧三學、超凡入聖也。梵行者、謂三賢菩薩、以四無量心修六度萬行也。第一義天行者、謂登地菩薩、見中道理而修也。嬰兒行者、謂如如來示跡、八相成道也。病行者、謂如提婆達多、示跡惡劣因緣、以招凶橫果報、反教眾生知有忌憚也。修有三義、曰方便修、曰相似修、曰真實修。今凡夫之方便修、不在其列。如者、謂四果三賢之相似修也。實者、謂十地等覺菩薩之真實修也。故曰如實修行等。
下述造論意         
為欲令眾生。除疑捨邪執。起大乘正信。佛種不斷故。         
此述依法造論之意、而意義則在自度度人之四弘誓願也。為欲令眾生者、謂欲令現在未來之眾生得度、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義。除疑捨邪執者、謂斷除五鈍使之貪瞋癡慢疑、捨離五利使之身邊戒見邪也。此利鈍十使根本煩惱、攝一切枝末煩惱、既從根本捨除、即煩惱無盡誓願斷義。起大乘正信者、謂大乘攝一切真實法門、皆能起人正信、即法門無量誓願學義。佛種不斷故者、謂由佛種而證佛果、即佛道無上誓願成義。此四弘誓願、為菩薩之已發、欲現在眾生之應發、令將來眾生之當發。故先發明所以造論。
論曰。有法能起摩訶衍信根。是故應說。         
此標造論宗本、以示唯心法門也。而此心法能緣起三大之運用、名曰摩訶衍(譯華言曰大乘)。三大者、謂體大相大用大。而此三大原眾生本具之信根、是故始能緣起、而應說也。
說有五分。云何為五。一者因緣分。二者立義分。三者解釋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勸修利益分。         
此標造論之章本有五。使知意義所歸。凡一切經論之起、必以因緣。既說因緣、必有立義。立義深微、必須解釋。解釋明了、始能修行信心。恐修有怠、故勸以進修之利益也。
下釋因緣分         
初說因緣分。問曰。有何因緣。而造此論。答曰。是因緣有八種。云何為八。一者。因緣總相。所謂為令眾生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非求世間名利恭敬故。         
說此因緣、雖分八則、皆不離四悉檀義(譯華言、名曰四成就)。一世間成就、令世人得歡喜益。二為各各人成就、令人得生善益。三對治成就、令人得破惡益。四第一義成就、令人得入理益。此一者因緣總相、以慈悲為本、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是世聞成就、令人得安樂歡喜益。此本佛同體大悲、無緣大慈、豈求世間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