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的道理,相因相循,從中就生出中道的義理。
如一問一對,其餘的都依此作,這就不失頓教的宗旨。假設有人問你說:「什麼叫暗呢?」你就應該如此回答:「明是因,暗是果的緣。當明沒有,就是暗。以光明來顯出黑暗,以黑暗才能顯出光明。來和去是相因相循,而成就中道了義。」其他的問題,也都根據這個道理答覆。將來你們傳法,都依照這個道理轉大法輪,互相教授不要失去真正的宗旨。
師於太極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門人往新州國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眾曰。吾至八月欲離世間。汝等有疑早須相問。為汝破疑。令汝迷盡。吾若去後無人教汝。法海等聞。悉皆涕泣。惟有神會神情不動。亦無涕泣。
六祖大師在唐睿宗元年年號正極,在延和七月時(因在五月間將其年號改為延和,等到八月又改為先天元年,在一年期間換了三次年號),吩咐門下弟子到新州國恩寺。新州即六祖大師的家鄉,國恩寺即他以前的住宅。到此地預備造一座塔,且催促工程早日完成。到第二年夏終七月時落成。
在七月一日鳴鐘擊鼓,召集所有徒弟至法堂來就說:「你們大家注意!在今年八月我就要離開這個世間了,你們若還有什麼疑問,趁早來問我,我為你們破除疑惑,使你們心中疑惑除盡。若我往生圓寂後,就沒有人教誨你們,你們知道嗎?所以有問題要趕快問。」
第一個弟子又是法海,他率領所有弟子,聽此番話後都放聲哭起來,有的偷著哭,有的不怕羞就哇哇地哭起來,大概也有裝著哭的。他看到旁人哭,他不哭不好意思。裡頭有真亦有假,就像作戲一樣。
唯有最小的小孩子神會他不哭,為何他不哭呢?大概他不懂事,或沒有知覺吧!不是的,神會年紀雖小,定力可不小,他明白一切境界來了,都要無動於衷,如此才真學到不動心。如何才叫「不動心」?就是有人說你好,也不歡喜,有人說你壞,也不生氣。有人說你用功辦道,也不歡喜。有人說你最懶惰,你也不起煩惱。可是,若你真懶惰而有人說你,你不動心,卻自辯說此是定力,那又錯了。好像神會這小孩子,神情不動,沒有歡喜也沒有哭。
師云。神會小師。卻得善不善等毀譽不動哀樂不生。餘者不得。數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為憂阿誰。若憂吾不知去處。吾自知去處。吾若不知去處。終不預報於汝。汝等悲泣蓋為不知吾去處。若知吾去處。即不合悲泣。法性本無生滅去來。汝等盡坐。吾與汝說一偈。名曰真假動靜偈。汝等誦取此偈。與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眾僧作禮。請師說偈。偈曰。
受戒一年到十年叫小師、下座。受戒十年到二十年叫中座,受戒二十年到三十年叫上座。六祖大師說:「神會小師,他現在不是小沙彌,因他已受具足戒。你們這些人看看,他雖年紀小,卻都比你們進步,為什麼呢?因他對善不善,好不好都能平等對待,而沒有分別心,他真是轉識成智,有大智慧。」你看六祖大師如此地讚歎小師。
「他對毀謗、讚歎均不動於心,亦不貪也不捨,愛憎無動於衷。這位小師年紀雖小,你說他好他也不歡喜,你說他不好,他也不發脾氣。他也不生悲哀心,也不生快樂心,這真是中道了義,真是難得。你們這些年紀老的也有,年紀中的也有,考試完全沒有合格,火候都還不夠呢!這麼多年在山裡,修的什麼道?一點都沒有定力,一聽我說往生圓寂,都哭起來!嗄!這些人真沒有出息!」各各都被六祖大師罵了一頓。「你們修的是什麼道?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現憂愁悲泣,憂愁那一個?你們為誰哭啊?哭誰啊?假若你們擔心我,不知到什麼地方去的話,我現在告訴你們:切記不要擔心,放心好了。我自己知道我要到什麼地方,我的事情我自有安排,也就像『無大無小無內外,自修自了自安排』一樣。假設我不知我到何處去的話,那我也不會預先告訴你們說我在八月間就要走了。你們這一班人如此悲哀流涕,大概是不知我的去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