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就把他遣送上路。出家人除了跟著走,哪裏還有申辯的餘地。
出家人一路上,心中不斷地盤算著如何伺機溜走,後來發現押送他的公差似乎腦筋有點笨笨的,於是計上心來了。
原來押送出家人的公差,因為出遠門嘛,總得帶把雨傘,和一些換洗的衣服,還有日常所用的東西,打成了一個包袱,隨身攜帶。一路上,老是注意這些,不停地叨念著︰「雨傘、包袱、和尚、我」四個名詞。念「雨傘」時,就摸摸手中的雨傘,雨傘在呀;「包袱」呢?包袱也在手中呀;「和尚」?向和尚瞟了一眼,和尚也在身旁呀;「我」?自己摸摸頭,也在呀!四樣都不缺少,他才放心了。
有一天晚上,他們在一家客棧過夜,出家人表示要請客,差人以為不需要自己花錢,就儘量喝酒,不久,就醉倒躺下睡著了。出家人馬上把自己的衣服換到他身上,替他把頭髮也剃光,然後揚長而去。
第二天,差人一早起來,趕快檢點一番︰「雨傘?」雨傘在身邊;「包袱?」包袱跟雨傘在一起;「和尚?」摸摸自己的光頭,再看看自己身上,又是穿著圓領方袍,和尚也在;「我?」啊,我在那兒?找來找去,竟找不到了!
這是我從佛教的故事書中看來的,也許有人已經看過了,說來是一則很幽默的笑話。總而言之,這個故事的含意,是說明人生絕對沒有一個實在的我啊!
「心是惡源」,心,指我們的心理活動。依佛法來說,心是個罪惡之源,換句話說,人生的種種罪惡,追究它的根源,就是我們的心。看看我們每做一件事,都是先有起心動念,而後付之行動的,因此,唯識學家說︰「動身發語獨為最」,我們的身體有所行動,是心先動而後才有行為的表現,我們的口要講話,也是先經過心的思考,而後才發出聲音來,所以,心是罪惡的源頭。
佛法告訴我們有二種心,一個是真心,一個是妄心。真心是我們本來已經具足的覺性,妄心是凡夫虛妄之心。古時候有位大德,寫了一首說明心的偈子︰
三點如星列,橫勾似月斜。
披毛從此得,成佛亦由它。
「三點如星列,橫勾似月斜」,這兩句說明心字的寫法。三點,好像天上的三顆星陳列在上面,橫過來的一勾,好像是初三、四的新月,斜斜地掛在天空。
「披毛從此得,成佛亦由它」,披毛戴角是佛教的一句成語。畜牲,不論是豬、狗,或是雞、鴨,身上都是披毛的,牛、羊都有戴角,牠們披毛戴角的原因,是從心而產生的,這話怎麼講呢?由於心的策劃,造了三惡道的因,必然是感得三惡道的果報。但是,要是我們行善、做好事,用功修持,達到最高的成佛境界,也是由這個心而來的。
「心是惡源」的這個心,是虛妄之心,「披毛從此得」的原因。比如說我們要做一件壞的事情,要殺人,心裏面一定先生起了殺人的念頭,為什麼要殺他?因為很痛恨他。我應該怎樣殺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用什麼武器把他幹掉,都是心中在打算、籌劃,才能達到殺人的目的。殺人最初的一念,在於我的心,所以心是罪魁。
不單是殺人這樣,我們要偷、要搶人家的東西,也是先在心中盤算好,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下手。至於邪淫、妄語,也都是最初一念所造成的,所以說心是惡源,是罪惡的發源地。
《佛遺教經》中,也有幾句形容心的罪惡︰「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此五根者,心為其主」,五根︰眼、耳、鼻、舌、身。這五根是屬從,最主要是心在作主。所謂「擒賊先擒王」,要捉賊,重要的是抓他們的首領,你把賊王抓到了,那些嘍囉,根本不成問題,自然而然地歸順了。我們的五根,等於是小嘍囉,心是做頭的,是個罪魁。
「是故汝等,當好制心」,這是釋迦牟尼教誡弟子的話,你們應當好好的制服這顆妄心。為什麼?我們的心太可怕了。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我們這顆心可怕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