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于凌波居士著
2010-10-5 20:35:05

  
  于凌波居士著
【第一講】不覺、邪覺、正覺
(1)講座因緣
諸位同修:今年一九九四年的暑假期間,我應美國沈家楨居士的邀約,到紐約博南郡的沈居士府上作客,其間曾參觀了大莊嚴寺,參加了莊嚴寺的夏令營活動,同時也參觀了沈居士所創辦的「世界宗教研究院」。因為答應為世宗院作一項專題研究,撰寫一本「美國華人社會佛教發展史」,因此在美東紐約,美南休士頓、達拉斯,和美西洛杉磯、舊金山,訪問了許多佛教寺院和社團,直到九月上旬才回到台灣。
九月中旬,接到慧炬佛學會張秘書振興的電話,說:「外界有不少人打電話來,問于老師下學期的佛學講座何時開始。」早年從先師李炳南老人學佛,嘗聽老人說:「我的佛法,是叩頭學進來,再叩頭送出去。」我謹記老人這句話,所以如果有人對我說:「我讀過你某一本佛學的書。」我忙不迭的向人家行禮道謝。何以故呢?現在社會上有看不完的東西—書報雜誌、電影電視,以至於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人家放下別的東西不看,居然來看你的書,你能不感謝人家嗎?至於開講座,還沒有向人叩頭約請,就有人上門詢問,這豈不是更值得感謝。所以當我接到張秘書的電話時,我忙說:「我三兩天內到台北去看你,咱們當面研究。」
九月十五日,我到台北慧炬佛學會與張秘書見面,洽商安排於現在這段時間開始,這就是本講座的緣起。
(2)講座題目
我們這一期講座的題目,是「正覺之道—八大人覺經講記」,關於八大人覺經的內容,在後面將會講到,我們現在先來談談這個「覺」字。覺,在佛經上是最重要的一個字,因為梵文Buddha一字,音譯佛陀,意譯就是「覺者」。而覺悟的梵語bodhi,音譯菩提,意譯為覺、為智、為知、為道,就是斷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的最高智慧。這些深奧的名詞,留在後面再講。現在先自世俗社會的意義,來探討這個「覺」字。
覺字在辭書上的解釋,大致說,有知的意思,也有悟的意思。知從外入,悟從內發。如生理器官受外界刺激、而對事物的辨別是知,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見聞覺知,是外入的知;再如《孟子萬章》:「使先知覺後知」,是內發的悟。因此,孫中山先生著《三民主義》,在民權主義第三講中說:「世界人類其得之於天賦者約分三種:有先知先覺者,有後知後覺者,有不知不覺者。先知先覺者為發明家,後知後覺者為宣傳家,不知不覺者為實行家。此三種人互相為用,協力進行,則人類之文明進步必能一日千里。」
我曾為這幾句話沉思冥想,思索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這三個名詞,如果引用到佛教中,是不是先知先覺者有如佛陀,後知後覺者有如菩薩,不知不覺者有如我輩具縛凡夫—世間的芸芸眾生?不錯,因為我們有無明,所以我們迷昧顛倒,不知不覺。
(3)不覺、邪覺、正覺
如果說我們都是不知不覺的人,一定有人不服氣。不過我們也不必不服或失望,因為佛法的本義是眾生平等,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現在雖然是不知不覺的眾生,但我們固有的佛性與佛並無差別,所以未來我們終將成佛、終將成為覺者。因此,不知不覺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邪知邪覺。
邪知邪覺就是邪知邪見—覺就是知的意思,知從外來,是受邪師邪友的影響。有知就有見,這就成了邪見,邪見在佛法中是六種根本煩惱之一,它可開展為五種,即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這五見又稱為五利使,也即是障礙我人成佛的「所知障」。有了先入為主的所知障,正知正見就聽不進去了。所以無知無見不可怕,邪知邪見最可怕。
本講的題目是:「不覺、邪覺、正覺。」其實也就是社會人士在信仰上的不信、邪信、正信。社會人士,沒有信仰—即不信任何宗教者,並不要緊,有一日因緣成熟,他終將起信。怕的是邪信—在信仰上為邪師邪友所誤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