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萌生是追求解脫的動機
什麼叫煩惱即菩提呢?
就佛法的基本出發點來講,沒有煩惱就沒有菩提,因為眾生活得太苦、太煩惱,所以才萌生追求解脫的道心。如果他活得很自在,快樂無邊,像極樂世界一樣,那他就缺乏追求解脫的動機了,也不追求菩提了;菩提對他來說亳無邊際效用,也無價值可言,就因為有了煩惱的覺受,所以才感覺到解脫的可貴,才有追求解脫的渴求。這樣說是方便說,若是直說,煩惱跟菩提本來是一個,菩提者覺也,死人還會有覺嗎?一個沒有知覺的人,他還有什麼煩惱呢?就因為你有煩惱,所以才在煩惱的同時彰顯了你的覺性,你只要把自己徹底淨化,突顯出原本不生,歷劫不滅的覺性,那就是菩提了。
佛法的起點,就是苦的覺受,自己解脫了、不苦了,憐憫眾生的苦,把眾的苦除掉,給予他以法樂,這即是法的布施、法的供養,也即是心靈救濟的事業;各位參與這個心靈救濟的事業,是功德中的功德,這是最偉大的事業,是功不唐捐的。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