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紅塵:維摩經六講 聖嚴法師著
2010-7-24 13:21:28


  自序
  
  《維摩詰所說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簡稱《維摩詰經》或《維摩經》。梵文Vimalakīrti是淨名及無垢稱的意思,故在學者間,常稱之為《淨名經》。
  
  本經的異譯有七種,現存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中者僅三種:1.吳支謙譯《佛說維摩詰經》二卷,2.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三卷,3.唐玄奘譯《說無垢稱經》六卷。另有西藏譯本,日本的河口海慧氏於一九二八年譯成日文,以《漢藏對照國譯維摩經》為題刊行。漢地通用者,是羅什譯本。
  
  《維摩經》的注疏,允為不朽的名著者也有不少,例如:
  
  晉僧肇的《注維摩詰經》十卷。
  
  《義記殘卷》(六朝作品,作者佚名)。
  
  隋慧遠的《義記》八卷。隋智顗的《玄疏》六卷。
  
  隋吉藏的《玄論》八卷、《義疏》六卷。
  
  唐湛然的《略疏》十卷。
  
  唐道液的《集解關中疏》十卷。
  
  日本推古天皇時代,傳說是陳之慧思禪師轉世的聖德太子,撰有《義疏》三卷。
  
  《維摩經》的內容被印度大乘論典所引用者,約有如下六例:
  
  《大智度論》第九、十五、十七、二十八、三十、九十二、九十五、九十八卷。
  
  《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第三卷。
  
  《入大乘論》下卷。
  
  《大乘集菩薩學論》第一卷。
  
  《大乘寶要義論》第八、第九卷等。
  
  由此可知,本經在印度、在中國漢地及西藏、在日本,涵蓋了大乘諸宗諸大師,徵引《維摩經》,注釋《維摩經》。
  
  羅什譯本的《維摩經》,共有三卷凡十四品。主角是維摩詰長者示現疾病相。舞臺是在印度當時六大名城之一的毘耶離城中。圍繞著這個中心演出的人員,包括釋迦世尊的諸大羅漢聲聞弟子,舍利弗、大目犍連、大迦葉、阿難等,以及彌勒、光嚴童子、持世、文殊等諸大菩薩。在第七〈觀眾生品〉中,演出一場非常精彩的天女散花,捉弄舍利弗尊者。這場法會的導演和主持人,便是釋迦牟尼世尊。
  
  《維摩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至為深遠。有許多名詞,不僅為佛教界普遍使用,甚至已經家喻戶曉,例如「不二法門」出於本經的〈入不二法門品〉;「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這個蓮花出於污泥而不為污泥所染的比喻,是出於本經的〈佛道品〉;「燈燈相傳」的「無盡燈」一語,出於本經的〈菩薩品〉;美味的佳肴稱為「香積天廚」,出於本經的〈香積佛品〉;以滿足眾生的物欲作為接引學佛的方便,稱為「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兩句名言,出於本經的〈佛道品〉;禪宗《六祖壇經》所引「直心是道場」,語出本經的〈菩薩品〉。
  
  現在我們的法鼓山,正在提倡心靈環保,正在倡導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我們的理論依據,便是出於《維摩經‧佛國品第一》所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菩薩心淨則佛土淨。」
  
  本經在大乘佛教的聖典中,非常重要,例如鼓勵在家居士修學清淨莊嚴的菩薩道,卻未忽略出家比丘的清淨律儀;鼓勵菩薩宜入世,宜處於眾生群中,但又主張離欲不貪著。《六祖壇經》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思想,實與本經有密切的關係。本經從基本的五乘共法人天十善道,通過三乘共法的解脫道,提昇至大乘不共法的佛道。
  
  《維摩經》除了是一部總攝大小五乘的大乘經典,也是一部優美的文學作品,像小說,也像戲劇,胡適的《白話文學史》第十章,評論《維摩經》「是半小說體,半戲劇體的作品」。因此也深受古來許多文學家所喜愛,甚至唐朝的田園詩人王右丞,名叫王維,而以摩詰為字,即是以維摩詰居士自許的意思。
  
  我不能算是《維摩經》的專家學者,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