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講
各位聽眾!十善業道經的十善利益,過去已經講完了九善了,今天講到:
丙字下第十段、不邪見的利益。
愚者愚昧,癡者癡迷。愚癡的兩個字,一般的說來,似乎是不聰明就叫做愚癡。但 佛陀所說的愚癡,不是這樣膚淺。 佛陀所說的愚癡是:昧於實事實理,叫做愚;貪戀執著於六塵,造作諸惡,枉受生死叫做癡。
宇宙萬有的形成,自有其一定的道理,這一定的道理,在 佛陀徹底覺悟的結論,是緣生而無性;無性而緣生,了悟而親證到這緣生,就可即生而證入無生,千萬年黑漆桶,一旦打破,生死不能為礙,一切皆成假名。可是自有史以來,人類對於這宇宙萬有,緣生無性的真理,都如宗教家、哲學家、以至一般的學者,都各有各的一套,而且各各皆言之成理。但至多祇能猜測摸擬,無論如何,得不到廬山真正的面目。並且還有一種學說,都如進化論,主張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的謬說,唯物論演變成功的共產思想,使人類自相殘殺,流毒無窮。然而,他們都各各自以為是,反而斥責佛教為迷信,這都是叫做愚。人類稟受了這四大假合的血肉身,執以為我;復執妻室兒女,家宅田園,以為我所,由於執我,執我所為實有,貪圖享受、愛慕虛榮,因而造作惡因,甘受六道輪迴的大苦,這叫做癡。學佛者的唯一目的,在要求出離生死的大苦,而獲得涅槃彼岸的解脫。所以佛陀在在處處,都是以智慧化愚癡,如本經上說:
「復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二、深信因果,寧殞(音允ㄩㄣˇ)身命,終不作惡。三、惟皈依佛,非餘天等。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九、住無礙見。十、不墮諸難。是為十。」
佛陀次於若離瞋、恚之後,復告娑竭羅龍王說:學佛的人,如果能夠遠離邪見,就可以成辦十種功德。
什麼叫邪見呢?邪者不正;見者見解。這裡的見解,包括了一切的思想、學說。但邪見這名詞,在別個地方叫愚癡,而邪見又為五種惡見當中的一種,別指心遊道外的許多迷信者而說的。處處經上,皆以貪、瞋、癡為三毒,因此、接著在永離貪欲,瞋恚之後的邪見,我敢斷定他是愚癡的代名。
愚癡之所以為愚癡,前面已經說過。若離愚癡,即能獲得十種功德。十種功德中的
一、「得真善意樂」。意字,在這裡,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心。善是妙好,樂是快樂。善意樂者,就是內心上的一種安隱和愉快。因為遠離愚癡的人,他的行為是合理的,合理的行為做完了之後,身安心安,這一種的安隱快樂,絕非酒色爭逐,酣(音憨ㄏㄢ)歌妙舞的快樂可比。孔門弟子的顏回,「一簞(音單ㄉㄧㄢ)食,一瓢(音嫖ㄆㄧㄠˊ)飲,處陋巷,人不堪其憂,而顏子不改其樂。」原始的佛弟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食睡而外,經行坐禪,這都是善意樂的表現。「真善等侶」者,侶者伴侶。地位相等,知識相等的伴侶,是為等侶。等侶而稱真善者,彼此之間,皆以道義為依歸,以生死相勗勉,患難疾病互相扶持,這才夠得上稱為真善等侶。
「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因如植物的華,果如植物的實。殞者犧牲。
都如稻苗開稻花,結稻子;荳苗開荳華,結荳子。如是因結如是果,因果不會錯亂的。飯菜是因,喫飽飯菜,肚子不餓就是果。世間上沒有一事一物能離開因果關係。佛教以因果為宗,所以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儒家也說「作善之家,必有餘慶;作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是儒佛一部份相通的地方,也是中國與印度文化相吻合,最顯著的地方。因此遠離愚癡的人,深深的信仰因果,「寧」可犧牲「身命」「終」究「不」造「作惡」業。
「三、惟皈依佛,非餘天等」。惟、是專一,皈投依靠於佛陀。餘天者,佛陀以外的天,神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