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經題的含義
佛說八大人覺經,是本經的名題。其中有通有別。凡佛所說的,不管是大乘或是小乘的教義,都可以名之為經。因為經者:法也,常也。凡佛所說,都是以真理為依據,不但能夠豎立我們做人的正軌,同時教導我們學佛修行的方法,作為成佛的真因。而這些正軌與方法,不若世間一般學說之新陳代謝;而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的真理。所以經之一字,通於佛所講的一切經。
佛說八大人覺等六個字,是屬於別題,別限於本經。
梵語佛陀,譯為覺者,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總稱。覺的反面,就是不覺,不覺即是迷。芸芸眾生,寄跡於天地之間,誰能揭開宇宙底秘奧?又有誰能認識人生的本來面目?至於人生為甚麼有生老病死,眾苦交煎?人生為什麼有悲歡離合,成敗得失?為甚麼人間總是是非錯亂,黑白倒置,善者遭殃,惡人橫行無忌?為甚麼邪與正、善與惡、愛與恨、毀壞與建設、歌頌與讒謗、擁護與陷害,總是永遠追隨在一起?為甚麼?為甚麼啊?儘管你不斷地追問;但世間一般的學說,都是無法解答的。結果,人們為了生活,更為了生存,只好抱看懷疑的態度,驚奇的眼光,與恐佈的情緒,投入病態的社會,依世起倒,隨俗浮沉;但求獲得生活的麵包,此外,就是一無所知了。所以,人生是迷惘的、困惑而又苦惱的。
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原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號名悉達多。悉達多太子,在未成佛前,同樣的對人生感到迷惑和困擾;但悉達多太子,是一位非常之人,而且有非常之頭腦,非常之意志,與非常的抱負與魄力。所以,當他對人生的問題,百思莫解時,便毅然捨離王宮富貴榮華的享樂,拋棄人間的名利權勢,拿出生命的勇氣與毅力來,掌握生命的孤舟,駛向真理的彼岸,進入真理之宮,以其特殊的智慧—始覺智,發現人性中原本具足的本覺理——佛性;於是如夢初覺,如醉初醒,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成為宇宙間究竟覺悟的大聖人。自此,即本著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的精神,深入人間,將自己所覺悟的真理,以及發掘真理的經驗與方法,公開介紹給一切眾生,希望一切眾生,也和他自己一樣,成為宇宙的大覺,這就是人間的佛陀——釋迦牟尼佛。
梵語釋迦,譯名能仁;牟尼,譯為寂默。能仁是慈悲的代表,寂默是智慧的代名詞。所以釋迦牟尼,是慈悲與智慧的綜合體。
佛的慈悲,不同於一般人的愛心或博愛,一般人的愛心是自私的、有限的,只能愛自己的子女或親戚朋友,與自己無關的人則不愛。至於所謂博愛,亦只限於人類,至於人類以外的生命,何止不愛,反而將之作為殺食的對象呢!雖然,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孟子曾經說:「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種惻忍之心,善則善矣!可惜結果,他只是說:「是故君子遠庖廚也」而已,連他自己也沒有戒殺放生,停止食肉。佛的慈悲,則不只愛護一切人,同時愛護凡是有生命的動物;不但冤親平等的拔除一切眾生之苦,同時給予一切眾生之樂,所以佛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屬於人性的至愛。
佛的智慧,也不同於一般人的智慧。因為普通人的智慧,只限於世代相傳的經驗,或是日常生活做人處事的一般知識,即使是科學的知識,其研究對象,亦只限於現象界的物理,始終無法發現宇宙人生的真理。佛的智慧,既然明白宇宙原理,人生真相,又明白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不止深刻透徹,而又圓滿無缺,屬於眾生本性最高層次的原始智慧。所以佛,是一位大覺大悟的聖人。那麼,佛所講的學說,當然亦是大覺大悟的至理名言,是千古不滅的真理。本經中所說的八種令人覺悟的道理,就是千古不滅之真理的一部份。
「佛」,是指釋迦牟尼佛。佛是能說法的人;「八」,是數,屬於本經所說的八種道理;「大人」,是接受佛陀的教化,信解受持本經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