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李炳南老居士著
2010-9-19 21:41:58
李炳南老居士著
壹、講前小言
┌東晉道安法師製,與西土暗合。
┌通┤
文分三科┤ └首序分,次正宗分,終流通分。
│ ┌此經傳世者七種,今現者不計,四譯同上例。
└別┼今採者為玄奘法師譯,最流通。
└奘師譯本,簡擇精要,略去序與流通。
貳、經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表解)
┌華言智慧┐ ┌實相(真空之體)
般若┤ ├三種┼觀照(實相之用)
│ └五不繙一┘ └文字(銓釋言教)
│
└→別名—(真性實相)—(一實諦)—(自性清淨心)—(如來藏)—(如如)—
(實際)—(一乘)—(法性)—(首楞嚴)—(中道)—(畢竟空)等
(智度論)般若是一法,佛說種種名;隨諸眾生類,為之立名字。
┌上二字譯彼岸┐┌生死喻此岸┐
波羅蜜多┤ ├┼煩惱喻中流┼修習┐
└下二字譯曰到┘└涅槃喻彼岸┘ │
┌──────────────────┘
│ ┌三賢歷一僧祇,道力微,被煩惱伏,名遠波羅蜜。
└階段┼一至七地歷一僧祇,道力增,伏煩惱,名近波羅蜜。
└八至十地歷一僧祇,道力盛,盡伏煩惱,名大波羅蜜。
┌此係華語,釋此者甚多,以為六百卷之精要者圓。
心┤
└喻人心臟,為百體之要,義合乎中。
┌梵語修多羅,譯義甚繁。
經┤
└簡舉「貫、攝、常、法」。
參、開義
(表解)
┌釋名—即前之題。
├顯體—即一經指歸。本經以中道實相為體。
五玄┼明宗—即修持之法。此經以一心三觀為宗。
├辨用—即其功用。以此法自他兩度。
└判教—即五時教相。本經在第四時。
肆、人題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表解)
┌偃師陳氏名褘,十三歲出家洛陽淨土寺。
├貞觀三年西行至印,歷百二十八國。
奘師 ┼留學中印摩竭陀國那爛陀寺,受業於戒賢論師,及勝軍居士。
略介 ├貞觀十九年歸長安。
├繙經十九年,成七十三部,千三百三十卷。
└世壽六十五歲。
伍、經文(附表解)
綱甲 示菩薩法空人我執
┌實相┐ ┌破我執┐
節一 般若起用┤ ├蘊相空性┤ ├度苦厄
└觀照┘ └顯我空┘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表解)
┌梵語數種翻來 ┐ ┌納音為聞
「觀自在」┤ ├即觀世音菩薩┤
└華譯有觀自在、觀世音┘ └達理為觀
┌人空般若┐┌但見於空,不見不空。
┌淺┴破除我執┴┴三乘同修,名共般若。
「行深般若」┤
└深┬法空般若┬┬不但見空,又見不空。
└更破法執┘└異三乘,名不共般若。
┌空觀深,斷見思惑,顯一切智,見真諦。
「照見」—為三智用┼假觀深,斷塵沙惑,顯道種智,見俗諦。
└中觀深,斷無明惑,顯一切種智,見中諦。
┌一羊毛上塵,七分之為兔毛塵,再七分為水塵。
├水塵七分為金塵,再七分為實極微,再七分為色聚微。
┌(喻)┼色聚微七分名極微之微,不可更分。
│ ├實極微名最極微,天眼可見。
┌身─色(眾微聚)┐ └色聚微及極微之微,名假極微,天眼亦不可見。
五蘊┤ ┌受(前五識)│
└心┼想(意 識)├從因緣生,本無實性。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