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這一段無需特別說明其中意思,就是表明前面所說的觀世音菩薩的冥益,是真實不虛的,是一定能夠得到的,並不是空而不實的。所以一切眾生都應該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並不是像供了木頭做的牌子,拿了紙上畫的符咒,就算數的。
然而,你供了木造的牌子,拿了紙畫的符咒,就能安心了,所以並不能說不好,但從根本上講,應該要在深心之中,受持觀世音菩薩的智慧、慈悲、勇猛的三德,令其不失,這才是要緊的!
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功德究竟有多少呢?我們看釋尊的比喻就可知道。
釋尊向無盡意菩薩問道:
「如果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的名號,一直到他死的時候,他都是熱心的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那麼,這個善男子或是善女人的功德,是多呢?還是少呢?」
「那個功德太多了,世尊!」無盡意恭敬的回答著。
釋尊聽後,復又說道:
「如果再有一個人,只一時受持觀音菩薩的名號,並非是一生的受持,在那一時,能受持禮拜供養,則與先前終身禮拜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的功德相同,一點沒有兩樣。這種功德,在百千萬億劫的漫長時間中,是沒有窮盡的。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就有這麼的多,這麼的大!」
上文所說的六十二億,是形容數目的多,言其多至數不窮盡,與無量無數相同。
在佛教中,無論說什麼數目,必定都是有所根據的,如同說是六十二億,或是多少億,都是有它的定義。六十二億的六字,就是指的組織宇宙萬象的地、水、火、風、空、識的六大。在這六大中,地水火風空是色,識是心,即相當於心與色、主觀與客觀、物質與精神。可是這個再加上恆河(即印度的大河殊伽河)沙那麼多的數目,所以可以解為無量無數的菩薩。
一個是終身對那無量無數的菩薩禮拜供養,一個只有一時對觀世音菩薩的禮拜供養,說這兩種功德相同,這實在是大乘實教的妙旨。
在大乘實教中,是說萬物一體,萬物相關,顯示了一多不二之理。一與多,相容相入,舉一即含一切,舉一切即含一,所以在《華嚴經》裏,甚至於觀察一塵之中,即括盡法界。雖然說是桌上的一粒灰塵,如果要找他的由來,就是集合了一切萬物的力量才能落到桌上的。這一粒灰塵,如果是由紙屑而生,則紙與塵不能離開了關係,再來進一步的探求,紙是楮木製造的,則製這個楮木的機械,工作的人員,養活那些工作人員的衣食住,都是有密切的不能離開的關係。衣食住從何而來?那又不能離開供給衣食住的世界上一切的人,還有,產生這些資料的土地,與熱和光的太陽,如果缺了一個,這個塵都不能做成。
所以說,一中含多,多中含一。一與多是表裏的關係,並沒有特別的兩樣。照這樣看,供養觀世音菩薩,與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的菩薩,其功德相等,當然是沒有什麼可疑惑的了。
盡形的長,與一時的短,仔細的想來,也沒有什麼不同。
本來說多少、長短、遠近、大小,都是比較上的說法,是相對的。在絕對的境地看來,並沒有像多少、長短、大小、遠近的分別。都是渾然地融合,不能夠分開,完全是平等一如的。
說到觀世音菩薩的時候,一切諸佛菩薩皆在其中,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皆可看作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從主觀方面來講,已如前面所說,人人都是一個觀自在,那個數目實在是無量無邊,可是,又都同一尊觀世音,所以並不可以用多少、長短來比較。
佛說這個道理時:
「無盡意!」釋尊又招呼代表一切眾生發問的無盡意:「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