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百弟子受記品──羅漢受記,衣裹寶珠
聽了「法說」、「譬喻說」、「因緣說」之後,有五百下根的聲聞,以富樓那尊者為首,皆得佛授記,未來必定成佛。
這五百位雖名為下根,依據本品對於為首的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所作的介紹,不僅在世尊諸弟子中說法第一,「自捨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並已於過去九十億佛所,「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已得四無礙智,具足菩薩神通之力,彼佛世人,都說他是聲聞,其實他已經教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於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無量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在今後再過無量阿僧祇劫,當於此土成佛,以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由此可知,富樓那只是方便示現聲聞相,實是已經親近無量諸佛的大菩薩,已與無量眾生結過大乘的法緣。
富樓那「當於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法明如來,……其佛以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七寶為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谿澗溝壑,七寶臺觀,充滿其中,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眾生,皆以化生,無有婬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其聲聞眾,算數校計,所不能知。……國名善淨,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
這是《法華經》裡非常有名的一段經文。
富樓那成佛後的名號為「法明」,像恆河沙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是他一尊佛所化的佛國淨土,這比起釋迦牟尼佛的所化國土只有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那是大得太多了。一尊佛何以能在這麼大的空間之內教化眾生?釋迦世尊的報身,雖然不動本處,但其化身卻有千百億個;未來的「法明如來」縱以恆河沙同等數量的三千大千世界,為其一個佛土的範圍,當亦可用恆河沙同等數量的佛身,來教化各處的眾生。
接下來看看這個佛國淨土內的情形:
「七寶為地」,七寶在本經〈授記品〉中所列是金、銀、琉璃、車渠、珍珠、瑪瑙、玫瑰。在諸經典中所舉七寶的項目沒有一定,《大智度論》卷十及《阿彌陀經》的七寶是金、銀、毗琉璃、頗梨、車渠、瑪瑙、赤真珠。另外有一種梵文名vajra的金剛,是出於金中之最的精牢,無堅不摧,乃寶中之上寶。加起來應該有八寶、九寶,不過佛經裡還是以「七」為準,當時的印度社會是以「七寶」來總稱一切寶物。「七寶為地」是指由所有寶物堆成的土地。
「地平如掌」,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山嶺丘豁,對於人類,往往窒礙難行,今日的陸空交通雖極便利,一旦遇到天然的各種災難,依舊寸步難行。不像佛國淨土,固無天災,土地亦極平正,所以到處都是無障礙境。
「無有山陵谿澗溝壑」,由地平面向上隆起的地形中,高高低低,高者為山嶽,低者為丘陵。由地平面向下窪陷的地形,坑坑凹凹,山間的谷地有水流動者為谿澗,平地的凹處有水經過者稱為溝壑。佛國淨土,地平如掌,浩浩然全是一片無垠的平疇。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擔心:「這個地方沒有山也沒有水,那飲水、清潔怎麼辦?」到了佛國就是蓮花化生了,既無父母所生的肉身,還需要擔心飲水、洗澡嗎?倒是將來我們這個地球的水資源越來越少,麻煩就大了。因此大家在未往生佛國之前,必須知福惜福,珍惜水資源,同時也要發願往生佛國,成就淨業,成熟眾生。
以上是講的彼佛國土的環境莊嚴,接下來說明彼佛國土的居處莊嚴。
「七寶臺觀,充滿其中」,凡夫欲界天人的宮殿,是可以隨著身體所往所在之處,稱意移動的。佛國淨土的居處莊嚴,不但不會占有固定地面空間,而且不會像人間蓋房屋,需要土地使用權或所有權,一旦人口太多,地上充滿房子,就很糟糕。佛國淨土中的建築物是浮在空中,彼此不占空間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