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譯解 王治平居士著
2010-8-28 20:57:31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 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 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 筆受
經名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這就是《楞嚴經》經名的全文,在一切佛經中,這是最長的經名。現在我們逐字略解經名。
「大」——佛經中所謂的「大」,比一般所說的「大」含義更廣闊,大到無所不包。莊子說:「至大無外」。現在數學上認為「無窮大」就是最大的概念。但還不如佛經所謂的「大」字的含義廣。因為「無窮大」和「至大無外」都是概括空間而言。而佛經所說的「大」,並包畢時間。一般佛經當中常用「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兩句話。上句是說時間,「三際」就是「現在」「過去」和「未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總括過去現在和未來,窮盡無始無終的時間」。下句是指空間而言,「十方」就是東西南北四方,加上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東北方,再加上方和下方,總成「十方」。這句話的含義就是「遍一切空間」。因此佛經所說的「大」是總包空間和時間二者而言。略異於中國所說的「大」字的含義,因為中國沒有和它同義的字,因此有些經中只照印度文的音譯為「摩訶」,以示與中文的「大」字含義不同。這裏所說的大,是說明本經內容之廣,豎而時間——過去未來和現在,橫而空間,天地萬物盡宇宙無所不包。
「佛頂」——「佛」字是印度文「佛陀」的省稱。「佛陀」的含義是「覺」。但這個「覺」的含義又不同於中文的「覺」。這個「覺」是與眾生相對的。「眾生」就是泛指一切有生命的生物。「眾生」因為處在「迷」中,因此永遠沈淪於生死的苦海中而不能自拔。其實「眾生」與「佛」本無區別,只是眾生處在「迷」中所以沈淪生死。佛處在「覺」中,因此能超出生死之外。佛不但處在「覺」中,超出生死之外,同時還能覺醒其他的的眾生,使他們也超出生死的苦海。
因此「佛」字含有兩重意義,一是「覺己」(使自己超出生死的苦海)。一重是「覺他」(使眾生超出生死的苦海)。關於這個道理,後文還要詳細談,此處暫不多說。其次談到「佛頂」,相傳釋迦牟尼佛的頭頂,任何人也望不到上面去。這象徵著他掌握了宇宙間最高的真理,證到了宇宙間最高的成果。沒有任何人的智慧成果在他之上。所以稱為「無上」,這裏用「佛頂」來比喻本經。就是說此經中所講的道理,不但內容之廣,包羅萬有,而且所講的道理,也是最高;猶如佛頂一般,沒有任何理論在它之上。
「如來」——是「佛」的另一種稱號。其含義是任何一個人,只要證到佛的境地,就和過去所有的佛一樣,不分高低,猶如過去的佛重來一般。
「密因」——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有它一定的過程。佛家往往用「因果」二字來概括它。「因」就是起因,「果」就是結果。
宇宙間沒有無緣因的結果,也沒有無結果的緣因。種大的因就結大的果;種小的因就結小的果。好的因就給好的果,壞的因就結壞的果。俗話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今天要想結成佛的果,就必須先種成佛的因。而這個因高深微妙。不是一般普通人心粗氣浮所能理解。一般人因為不能理解這種高深的道理,以為這是一種秘密,所以理解不到。因此佛經上常說:「愚者不解,故名為密;智者了達,即不名密。」因為這是一種最高深而又最精微的真理,所以能結無上的佛果。
「修證」——「修」就是一種行為。我們既然明白了這個高深微妙成佛的道理,就必須按照道個道理結合行為去實踐它,這個實踐的過程就名為「修」。不但要「修」,而且還要從「修」當中去「證」到最後的結果。這就名為「修證」。
「了義」——任何一家思想體系,都有它所包含的獨特的意義。這個意義假若是徹底正確的,就名為「了義」;不如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