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次講到佛告訴阿難的話,就是說眼前所見的、我們眼睛所見的一切等等,都不是道。那個心的體、這個「道」,那麼——外緣都去掉了以後,所剩餘下來的。
這句話,也就是說在我們《楞嚴大義》這本書上三十九頁,最重要的地方。那麼阿難提出來問的問題重點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怎麼樣能夠得到一個真正的止定的境界?由能夠得到止定的境界就能夠發慧。如何證道?那麼討論這個心的問題。現在佛開始答覆的話。
另 外一點我們要注意,我們研究佛經千萬不要把它研究死了。我們普通研究佛經,把它當佛學來講,那就變成一個死的佛學。我們研究佛學,要把它研究活的,就是說 會之於心,同現實的生活、同自己現在所要求的要配合在一起的。不要書本是書本、經典是經典、我是我,那就白研究了。這一點請大家特別注意!因為《楞嚴經》 的文字太美了,往往會被這個文字牽走了的。
現在我們開始是《楞嚴大義》這一本書的四十一頁最後的大字,經典的原文,佛開始答話。「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這一段。
這 一段裡頭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第一行「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爾時」就是「這個時候」,佛準備開導、明白地表示佛法的大要,告訴阿難以及大 家,要使大家心證入什麼境界呢?有名的佛法大乘菩薩要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佛學的專有名詞,這個名詞我們也不要看死了,要讓它變成活的佛法。就 是說我們這個心性、身心躁動不定、浮躁不定,那麼一般人所謂修行、打坐,就是把這個身心如何能夠寧定得下來;普通叫做入定。在中國文化,後來宋明的理學家 就叫它「習靜」,練習如何靜下來。不管是入定也好、習靜也好,就是使我們煩躁、波動的心情、身心(生理和心理)如何寧靜得下來。這是普通的。
那麼這一種方法呢,就是修止的方法——「奢摩他」有很多;或者靠生理的作用來,或者靠心理的作用來,各種方法很多。但是證入佛法大乘道理呢,有一個最高的原則,所謂大乘菩薩道要真正證入定慧等持的境界,必須得到「無生法忍」。那麼什麼叫「無生」呢?
我 們這個心理的作用在佛法裡頭認為是生滅法。我們一個思想來了,一個思想又過去了;一個感覺來了,一個感覺又過去了。一生、一滅,起伏不定,不會永恆變成一 個的。那麼,以生滅心來修這一個不生不滅的道,——眾生顛倒!我們現在用心去做功夫,都是生滅心來修一個不生不滅的道,那是顛倒!錯誤的!永遠搞不好的。
要 真正得到一個不生不滅的道,要想它不死,除非不生;開頭就沒有動過,那永遠也沒有毀壞,永恆的,如此所以叫做「無生」。因為要修到不滅,不滅還是後果,你 不如修前因不動。例如我們做生意怕蝕本,那麼不做,也不賺錢、也不蝕本,永遠保持,所以是「無生」。「法」,這個法門;「忍」,形容那個境界切斷了。拿現 在觀念解釋這個佛學名稱叫「無生法忍」,那麼就是阿難所要求的我們怎麼樣得到真正的奢摩他——止、定了,真正的定。大乘佛法最基本的,菩薩要得無生法忍。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所以佛現在開始要告訴阿難,要使他「欲令心入無生法忍」,要想領導阿難同大家,使你這個心境證入到無生法忍這個境界。大乘道的第一步,所謂得定;普通小乘叫得定,大乘無所謂得定——無生法忍,連定都不需要了,超越了這個定。因此,佛表示的特別重要!
所 以這裡如果我們把這個經典看活了——並不是不恭敬;你很恭敬地把它當一個現場的描寫,寫一個劇本一樣。「於師子座」,佛坐在他那個位置上。「師子」並不是 獅子、老虎那個獅子,指老師的那個座位,大師的座位佛經裡稱它為「師子座」。因為古代相傳,我們中國講老虎是百獸之王,獅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