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楞嚴經》是卷五,上一次的總論,佛說一個偈子。那麼上次我們繼續研究佛說所謂第二義,其次。我們普通以這個 身心這個生命求道求證菩提的方法,那麼人的生命就是身和心兩方面,心物一元的。拿物理世界來講,拿個體來講就是身心是一體的,心理和生理是一體的。那麼修 行求證的道理就是要用六根來求證,這個六根是不可以執著,但是也並不是捨棄它。那麼六根的應用與求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樣說哪樣好?哪樣不好?沒有一定, 總而言之要一門深入,這是討論的總綱。現在佛歸納這個道理。做了一個歸結的好記憶念誦的偈子。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真性有為空    緣生故如幻 」
「無為無起滅    不實如空花」
由 這個體自性之體形而上的道理說到形而下一切的作用,所謂真性這也是名相,就是自性,所謂真如自性。我們知道《楞嚴經》上面佛也說過真如自性,或者我們中國 通稱的叫做道。這個道體所謂自性是性空的。不過要注意啊,空不是沒有東西,等於我們用數理上一切萬有起於一,一切數字起於一,千百萬億無窮數都是一,一加 一、一加一加起來的,一以前這個數字是什麼呢?是零。零就代表空,沒有;,也代表了無限、無窮、太多數、不可知數,拿數理哲學道理就可以瞭解這個說法,所 以是性空的,自性本空。注意喲,所謂空不是你去空它,你去空它還是意識上造作的,不是自性,自性是本空,換句話說勉強的講它來空你的,不是你去空它,自性 本空用不著你去用心求空。所以一切有為法,宇宙萬有一切有為現象雖然是有,最後歸於空。
「緣生故如幻」一切萬有的起來---因緣所生,什麼 樣是因緣?後面《楞嚴經》佛也有解釋,我們留在後面。萬有的生起不自生,不是自然突然而來的。所謂龍樹菩薩的中論提到這個事,就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因 此龍樹菩薩著了一部經典叫《中論》「諸法不自生」, 諸法不自生,並不是自己生的。  「亦不從他生」,也不是上帝、閻王、也不是菩薩、佛做你的主宰,並不是他力所生。「不共不無因」並不是另外有一個作用共生的,共同努力的。譬如人與人不是 一男一女共同努力就可以生出來的,另有作用,要三緣和合才能生一個人。不共生、不無因生,一切因緣自有因果的道理存在。「是名為無生」,生而不生也是緣生 的道理,生而不生,一切生起都是因緣聚散,因緣的生滅,所以叫緣起。萬有的現象生起是緣起、緣生,緣起性空,自性本空。因為空所以能夠緣起生一切萬有之 法。所以性空緣起、緣起性空根本的道理。那麼所以龍樹菩薩弘揚般若這一方面,所謂我們中國的佛學把它批判稱為性宗,講畢竟空,而弘揚這一面。但是龍樹菩薩 同時也弘揚唯識法相方面,那麼這一方面就是講緣起,宇宙萬有一切法,皆是緣起的。所以真性有為法一切皆空,本空。空並不是沒有啊,以其空能生一切法,空能 生一切法,空也能夠滅一切法就是破一切法,所以一切法的生起是緣生、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所以一切法皆是因緣聚會,偶然的暫時的存在,所以 緣生一切萬有,空不是沒有,承認是有,不過這個有是幻有,夢幻一樣暫時的偶然的存在,所以「緣生故如幻」,先說明這個基本的道理。
「無為無 起滅,不實如空華  」真如自性不是有為法,注意喲,我們大家修道做功夫都從心意識一個有為法去追求。所以佛提到第一義,說到大家修行,根本發心用心開始就錯了,以生滅心、妄 想心來求一個無所得,了不可得之果,基本就錯了,所以因地不真,果地就迂迴,白走了許多冤枉路,最後是錯的。道體是一切無為,無為還是翻譯過來用的,中國 文化的名稱一切無所住,無為、空、無相、無住,這是無為。是空的自性本空的,沒有一切境界,凡有境界已經著相了。境界並不是不對,那是如夢如幻的,一切作 為、一切行願也是如夢如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