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楞嚴經》還在開始的時候。上一次有錯誤的筆記已經改正了。現在我們還是重複一道原文,尤其希望青年同學們更留意一下文字。我們生為中國人,應該知道中國的文字;中國人不認識中國文字、還不會寫作中國文字,那是很可恥的事,不大好!現在正好借此練習。這個原文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假 設照現在寫作的方法,這應該是一小節。現在我們在經文裡頭第二節介紹佛學的常識與佛教的關係。上次解釋了比丘——出家人,那麼有錯誤,這一次作了更正。現 在繼續這個觀念,比丘是指佛教的出家人,男性的出家就是比丘;女性的,根據印度梵文的習慣,加一個尾音「尼」,尼字的音聲代表是女性的,所以女性稱為比丘 尼。到中國來以後,我們這個習慣就尊稱男性的出家人為「和尚」,和尚真正的意義就是大師、法師,也就是活佛這個意思。普通我們叫女性出家人「尼姑」,也是 尊稱,「尼」就是由比丘尼來,「姑」就是由尊稱,我們稱自己的長輩「姑媽」,所以尼、姑合起來。原始的「和尚」、「尼姑」是尊稱,文化流傳久了,變成一個 普遍的(稱呼)。
所以我們像中國文化秦漢以前三教、三家,總歸起來,儒、墨(墨家)、道家,儒墨道三家。唐宋以後變成儒家、釋家(就是佛 家)、道家,儒釋道三家,中國文化三大的主流。文化流傳久了,有時候把很珍貴的話、重要的話變成普通、甚至有時候變成幽默話。譬如「南無阿彌陀佛」,「南 無」是梵文的音,意思是皈依。「南」用閩南語、用廣東話來念就是「那(na  )」,這個「無」字就是閩南語、廣東話的「摩」,這是用廣東話、唐代的發音。所以「南無」兩個字就是「那摩」,就是翻音、當時梵文的音。「那摩」的意思就 是「皈依」,有些年輕人讀成「白依」了,不對的。「皈」字就是歸家的歸字相同,「南無(那摩)」就是「皈依」的意思。
所謂「皈依」就是歸 命、依止,就是安身立命、專心一致;依止、從學,從佛的教理去修行、去學習。那麼中文、舊的古文就四個字把它包括了,就是「歸命、依止」。這就是「南無阿 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佛號,那我們將來下面會有,再講。可是流傳了幾千年,有時候我們罵人也用「阿彌陀佛」,看到人家倒霉、跌了跤了:「阿彌陀佛!」 那就變成壞意了。本來是一句好話,變成壞意了。等於和尚、尼姑一樣,本來是最尊稱的話,一個文化流傳久了、古老了,有時候變成幽默話了。可是我們不能夠錯 誤太久,自己現在應該知道,所以把比丘的(意思)加以說明。
因此一個出家人、比丘,嚴格地說起來,不能單用一個「僧」字來代表。這個僧字不 念「增」,念「僧(seng)」。有時候我的讀音也不准,我們中國人認識字啊,往往都是變成有邊的念邊,沒有邊的念中間,看看差不多,自己也不查字典就念 下去了。這不要念「增」,——「僧(seng)」。這個「僧」不是念「增」。「僧」也是由梵文的佛教文化裡頭來,「僧」這個字全稱是「僧伽(qi  e)」,這個「伽」不念「加」。假設這個「加」字有個走之,應該念「迦(g ā)」。譬如釋迦牟尼佛我們念慣了,規規矩矩是念「釋迦(g  ā)」。那麼,這個「僧伽」這個是「伽(qi  e)」字,「僧伽」是梵文的翻音,後來把下面就節省了,一個「僧」字代表了。僧伽的意思就是僧團,所以我們常常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法所教育 出來的真正有修持的這個僧團,就是說團體,女的出家的、男的出家的這個僧團。那麼這個僧團就是「僧伽」。
有些經典唸咒子、念佛教的咒子常常 會念到「僧伽呀(耶)」,就是這個僧團。有修行的、有道的一個僧團。那麼僧伽的意思我們特別要注意,僧伽為什麼叫「僧伽」呢?一個真正佛教的出家的弟子在 一起,這是一個僧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