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楞嚴經》很重要一個問題,富樓那問佛這個妄想什麼原因起來的?就是我們這個思想,它是什麼原因起來的?佛的答覆 有名一個故事,就用當時佛在世的時候,當地在那個城市裡頭有個人叫演若達多,早晨起來照鏡子,看到鏡子有一個頭,這個人覺得自己怎麼沒有頭了?就是這樣瘋 了。佛做了這個比方,他說這樣一個人自己照鏡子看自己覺得鏡子裡頭有個人,我到哪裡去了?就是這個話,所以就瘋了。他問富樓那這個怎麼樣治得好啊?現在是 個大問題,精神科、神經科、心理醫生很值得研究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現在的醫學上的毛病宗教心理病,就是精神病的一種,很難治療,醫藥沒有辦法的,佛也是沒 有辦法,只有他自己有一旦再來照鏡子,啊,我的頭還在這裡,就不瘋了,所以我們都是瘋子,這個是有名的故事。那麼佛的偈語,頭不是外來的,忽然狂歇,頭非 外得,這是上一次講到這裡。等到他狂心休息了,這個頭不是外面拿來的,就是本頭,我們本有的頭就在這裡。這個故事我們先停留在這裡,這非常有名的構成了佛 教禪宗乃至整個的佛教的文學,所謂鏡中之頭。瘋了就是這樣瘋了,沒有理由的。
明代栯堂禪師很有名的,尤其他的詩,他的禪有名還不算數,他的文字般若更好,非常有名的。關於這一段公案,他有一首偈子很好的詩:
「心 心心已歇馳求」,三個心字,注意啊,他為什麼用三個心啊?難道中國字他只認得三個字啊?我們普通講三心二意,對不對?你這個人三心兩意,哪三個心?普通所 講這個心分成三段,前一秒鐘的想的過去心,還沒有來想的未來心,現在正在思想的現在心,這也叫三心,這是三心的道理,把這個心、思想分成三個階段。另外說 三個心,心、意、識,佛學用的都是心的代名詞,我們現在用的思想腦筋會思想、會感覺、會知覺,看見、聽到、感覺到、思想到、見聞覺知:意識作用,也就是妄 想心,這個叫妄想心。就是意識的作用,意是意,識是識,識就是阿賴耶識,這個問題不多講,所以叫三心。兩意:第六意識我們這個意識分兩面,第一個解釋,白 天清醒的明瞭意識,夜裡做夢的那個叫獨影意識,這是一種解釋。另一種解釋第六意識還是我們現在所應用,隨時有見聞覺知都是它發揮出來的作用,它的根根在第 七識,末那識,所以末那識第七識也叫做意根,所以意分兩層了,因此我們普通有三心兩意。所以講中國古人做詩,很深的學問、很多的知識把它濃縮攏來,變成一 個非常優美的文字出來。所以叫心心心,不但是妄想心停止了,求道的心、求佛的心也休息了,都放空了;心心心已歇弛求,不向外跑了,不向心外求法,心外求法 都叫做外道,不向心外去求法,自己本心本來在這裡,所以他悟道了。心心心已歇馳求,誰能做到這一句,這一句就是《楞嚴經》上「忽然狂歇,頭非外得」,心心 心已歇馳求,道不是外來的,本來大家都有。
「紙帳卷雲眠石樓」。這是我們大家做不到啊,真的出家人在高山上,沒有錢,也不需要錢了,蚊帳也沒有,拿紙來糊一糊當蚊帳,有時候白天把紙捲起來,這個蚊帳就是這麼一張紙,把紙這樣捲起來就是蚊帳拉起來了,連著雲,房間裡都是雲,石頭落在高樓上,山洞裡。
「生死百年花上露」,了了生死了,就是活一百歲啊,像你們年輕的不覺得啊,我們年紀大一點的人,常常感覺到好像自己還是小孩子,當年的事情都在眼前,一想啊幾十年了。所以一生一死就是活一百年花上之露,這個時間太快了。沒有什麼,生跟死都沒有什麼了不起,所以了了生死了。
「悟迷一旦鏡中頭」。就是用這個典故,所以誰悟了?誰悟了道了?誰又迷了?這是用《楞嚴經》的鏡中看頭,自己本頭就在這裡,悟迷一旦鏡中頭。那麼下面一般人認為:
「人言見道方修道」,先要悟到理再來修,悟後起修那是空話,多餘的。
「我笑騎牛又覓牛」。本來騎在牛背上,還要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