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楞嚴經》是卷四,現在所討論的問題,是富樓那提出來問佛萬有生命的來源與個人生命我們人生命的來源。那麼上 次講到已經討論到個人生命的來源,是愛慾所生。佛所提出來的,講欲界的生命,愛和欲。這個問題也就是接到上面佛提的一個問題的兩面,這個宇宙萬有這個世界 的形成是一股動力。力:那麼我們現在自然物理方面,所謂動力能量的問題。在佛法叫做業力,這個業包括善業、惡業、無記業三種。那麼萬有共有的業力是共業, 形成這個世界。那麼人同其他的生命各有各的別業,個別的。以人來講,人的業力,人類整個的業力變成人----共業。每一個人生的時代不同、國土不同、家庭 環境不同、一個人命運遭遇不同------別業。共業:全體的,共有的。別業:單獨的。現在講到人,人類這個生命也是這個別業,這個欲界的生命是從愛慾所 生。那麼這個問題我們不討論下去,討論下去,《楞嚴經》比較是精要,講原始的。
如果說要詳細瞭解必須要懂得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 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等等。觸緣受,受緣取,取緣愛,愛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是個圓圈的,輪迴。一念無明,沒有悟道,自性本有的光明找不到,才 受恆動力的支配。一念無明,自己沒有悟,清淨本然找不到了,無明才緣行(就是恆動),才受業力這個恆動力的支配,因此發生這個識神,這是前因。無明緣行, 無明動了才動,行緣識,這是前因。識神就是中陰身,我們這個靈魂入胎,入了胎以後,名色就叫做胎了,入胎了由胎兒變成人。那麼有這個名色,就有這個生理肉 體的形成---四大,有名色就有六入,慢慢生長成這個氣脈血脈,跟著就有眼、耳、鼻、舌、身、腦神經思想,有了六入就有了觸,內外的交感,一切同外界的交 感作用,有了交感作用就有感受了。有感受就抓住,人都喜歡抓一個東西。我們經常講這個人生下來手就抓著的,死了到殯儀館去了才放開了。那他都是抓著--- 取,越取越覺得取不到,實際上我們一輩子做人,想抓這樣抓那樣哪樣都沒有抓到,結果一樣都沒有抓到。可是因為抓不到更貪,就有愛,有愛就有生,就是現有的 這一段生命。有生就有老,老了必然死了。死了又來,無明,老死是未來的果。現在他這裡只講愛,這一段現有的生命。那麼我們現在討論繼續下去。佛告訴富樓 那: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上次我們講過的。「貪愛同 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是等」這是古文了,白話文就是這些等等現象。因為一切眾生生來就有這個欲 愛,欲貪,貪慾,倒轉來就是現在我們普通人的生命來源就是這個貪慾來的,欲界這個生命,貪圖這個欲。什麼叫欲呢?五欲,色聲香味觸,要好的看,好的聽,好 的吃、好的觸、好的享受,這是大的五欲。小的五欲,欲界的兩性之間尤其人男女之間,笑、視、交、抱、觸,這是五欲。這個你看佛分析歸納得都很清楚了,所謂 講戀愛談情說愛離不開這五個範圍:笑、視、交、抱、觸。這個眾生的生命就是以五欲的貪慾為本來。即然有了生命以後,這個世界的生命都是殘害人家自己活著 的,父母生孩子,子女就殘害了,殘害了父母的生命自己活到的,一代一代都是相生相剋。所以人類的天性有貪慾,也有殺生。為什麼有殺生啊?因為自己要活著傷 害人家,妨礙別人的生命而活著。所以佛家不吃肉,吃素,吃素的原因培養這個慈悲心,戒這個殺生,不殺這個生命,不傷害其它的。當然,雖然不殺了命也妨礙生 了,菜啊,草木它有生,但是我們不得已,只能妨礙一點,妨礙生而不妨礙命。有靈知性有感情有痛苦感受嚴重的那有生有命,青菜草木有生非命,所以不能說是殺 一條命,動物就不同。所以他說這個世界以欲貪、殺貪為本,二種了。欲貪、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