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所提的問題就是阿難提出來問,怎麼樣能夠修止得定?怎麼樣夠明心見性證得菩提?在這個以前,佛跟阿難論辯, 如何是明心見性?心是什麼?所謂能見之性是怎麼樣?換句話說討論宇宙萬有生命的本體問題,這個本體在人的立場代名詞就是心性,心性問題。那麼這個心性問題 最重要的一個重點,佛告訴我們,本心很大,不要自己認為這個身心我們現在生命這個身心,自己把大反而認小,以小為大。本有的自性非常偉大的,不要把現有這 個生命縮在這個小範圍裡。
那麼講到這裡以後,現在富樓那提出的問題,就是說佛說的既然我們本有的自性本然清淨本來清淨,周遍法界無所不在, 本來是很妙的,微妙不可思議,明:明白的,光明的,妙明清淨。為什麼有了這個物質世界與我們大家這個生命?為什麼自性本來圓明清淨,為什麼會生出來這個物 理世界萬有的現象與我們個別的這些生命?現在答覆是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前面卷三以前,本體問題。其實本體在哪裡?並沒有離開我們身心以外,內、外、 中間無所不是,七處征心佛說都不是,八還辯見也說都不是,最後佛的結論都是,無是無非。這個現在答覆這個問題要特別注意的,那麼我們再重複一下這個原文, 佛開始答話。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照你剛才提出來問我的話。「清淨本然」。 你剛才問我自性、自體本來是清淨。要注意,本然: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注意這個話,本然,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自性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本來就清淨,沒有另外 求一個清淨,我們現在也很清淨。清淨本然,本然就很清淨。佛是那麼說的,我們這個心性自體本來很清淨,中文古文倒裝的文化,清淨本然。既然自性本來清 淨,「雲何忽生山河大地」。為什麼有宇宙萬有、物理世界同我們個體生命那麼多的差別存在?佛重複這句話,這兩句。
那麼佛再說。「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注意喲,這八個字。「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這八個字特別注意。我們研究《楞嚴經》,這是由第一義形而上本體怎麼樣生起形而下宇宙萬有精神世界同物理世界同我們的生命怎麼來的?這是個大問題。由形而 上第三卷以上都講形而上本體,本體怎麼會起用的?那麼這裡重要有八個字。佛講富樓那你常常不是聽到我講過嗎?佛說的「性覺妙明,本覺明妙。」這八個字,兩 句話這是重點啊,《楞嚴經》在這裡重點。原文佛提到這個問題,你不是常常聽到我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你不是常常聽我講嗎?
「富樓那言。唯然」。富樓那答覆,唯然。唯然現在中文兩個字的翻譯,實際上應該真正念成,唯:就是現在我們講話哎。然:是的。你不是常常聽我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你還記得嗎?富樓那說,唯然,是的,是的。兩個意思,中文一合攏來唯然,是的,就是答話。
「世尊」。他說佛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對呀,我常常聽你說法就是那麼講啊。講什麼呢?「性覺妙明,本覺明妙。」這中文四個字玩來玩去,妙啊、明啊、性啊、覺啊,四個字倒過來倒轉去。這等於清朝 那個大儒顧亭林講,佛學不能研究啊,兩個水桶,一桶有水,一桶空的,倒過來倒過去,就是這一桶水,因為他一看像這種經典是像這個樣子。「性覺妙明,本覺明 妙」,怎麼妙?叫做莫名其妙,再加四個字,變成這樣了。注意喲,這八個字,佛在第三卷以前,《楞嚴經》開始七處征心,八還辯見,形而上自體一直都說了,就 是說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沒有秘密,但是最大的秘密。他說富樓那我經常講性覺妙明,我們這個自性本來就很清楚的,本來就是覺性的,自性本來就覺悟的, 沒有迷掉過,誰都沒有迷掉,一切眾生自性是本來就有覺性的。而且是妙,妙就是妙,妙是很妙,妙就是沒有辦法解釋,有也是妙的作用,空也是妙的作用;空也是 妙空,有也是妙有。怎麼樣會空得掉呢?非常妙,怎麼樣會「有」生出來?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