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這個《楞嚴經》是九十頁,接著上一次討論的這個見性、能見之性,就是我們這個生命的本體這個問題。那麼上一次 七處征心、八還辨見所講的,就是一個現象界同本體關係的論辨。一般人錯認了,把所有的現象、作用當成了本體了。甚至於說有一點清淨,清淨也是一個現象。那 麼,佛所討論的就在這個地方。這個重點現在再繼續下去。
【阿難白佛言:世尊。誠如法王所說,覺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 生滅。與先梵志娑毗迦羅所談冥諦,及投灰等諸外道種,說有真我,遍滿十方,有何差別?世尊亦曾於楞伽山,為大慧等敷演斯義,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 緣,非彼境界。我今觀此覺性自然,非生非滅,遠離一切虛妄顛倒,似非因緣與彼自然。雲何開示,不入群邪,獲真實心,妙覺明性?】 
這 是阿難提出來的一段要問的問題,三個問題,中間有許多是申述理由的。阿難對佛講,他說:「世尊。」這是尊稱。「誠如法王所說」,誠然,照你(佛)前面所講 的話,「覺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他說照你這樣講,我們這個本覺、自己的覺性,能夠一切見聞覺知,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見,身體有感覺、能夠 知道思想的,這一切根本的作用,本來無所不在,遍滿十方,本來是不變的。雖然有萬象的變化,它本體是不變的。「湛然常住。」「湛然」是形容,清清淨淨的, 隨時都在那裡。現象儘管有變化,它不動。那麼,所謂見性,這個覺性是不生不滅的。他說剛才你所講的是這個意思。先把佛上面講的,我們上禮拜一所討論的到這 裡為止,他把它歸納起來,這幾句話。
他說根據你所講的這個道理,那麼同印度過去所有的外道。印度很多宗教,婆羅門教,現在所謂印度教, (是)婆羅門教的演變起來。這各種的哲學的學派,所謂「先梵志」,是婆羅門教的一派;裟毗迦羅這一派(這是他們一個祖師爺的名字)所談冥諦,宇宙生命同我 們生命最後那一個是什麼都沒有,空空的,什麼都看不見,那一個所謂「冥諦」,靜默的。這是婆羅門教一派所講的。這是一個,所謂叫做總名(中國翻譯)叫冥 諦。就是說什麼都沒有,一切都空完了,那個默然不動的,那個就是,就是道。他說,你所講的同他講的,一樣嘛。
還有,「及投灰等諸外道種」, 印度還有些外道,修苦行的,所謂「投灰」,不洗澡,不洗臉,而且把人搞得很髒。中國道家也有這一派,一輩子不洗澡,說洗了澡啊,是傷了元氣了,把元氣就弄 掉了。那麼印度也有這一派,「投灰外道」。那麼我當年在大陸,還真實看到一個修道家的,每一天還要跳到廁所裡洗澡,他說「道在屎溺」,這句話是莊子說的, 道在大便、尿裡頭,所以每天跳進去洗一趟澡,一天兩次。所以這個世界上的人類很有趣,各種各樣修道的法門。目的都追求一個道,所謂真諦,可是方法就產生了 千差萬別。所以這些,所謂「心外求法」,佛法講外道,指他們都在心外求法。他說你所講的那一個不生不滅的體性,同一般投灰外道他們所說的,他們怎麼講?他 們的理論,說有一個真我。我們這個身體我是假我,所以髒一點乾淨一點都不相干,這是外相。那個真我啊,是不垢不淨的。他說同那個真我,遍滿十方,那個真我 也叫做「大梵」,遍滿十方。現在譬如說瑜珈,修yoga 的,它的基本理論也如此:有一個真我,這個身體是假我,那個真我也是遍滿十方,無所不在。
他說佛啊,你所講的同他們這些所講的,「有何差別?」這樣看起來是一樣啊。你說這個東西也無所不在的啊,他說沒有什麼兩樣啊。這是第一點,第一個問題,他提出來,你所講的我們這個自性湛然常住,遍滿十方,同他們講的這個最高的哲學,他說沒有什麼兩樣。
第 二點,他說你老人家(講佛自己),也曾在楞伽山(楞伽山就是現在在錫蘭,在錫蘭島山頂上,講過一次說法,那麼記載下來,現在我們就叫做《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