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決疑 憨山大師著
2010-8-23 20:41:41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 
  明曹溪沙門憨山釋德清 撰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二字,解者都以堅利能斷為義,此泛說也。然西域實有金剛寶。此寶最堅不可壞,且能壞一切物。謂取此寶以喻般若,能斷煩惱。此雖近理,總非佛意,特尋常宿習知見耳。
蓋般若,此云智慧,乃是佛的心,所謂佛智慧也。 波羅蜜,義云到彼岸,乃指此心極盡處也。今題云金剛般若波羅蜜,標此經所說,特顯佛一片金剛心耳。且金剛心乃佛修因證果之本心。今出世教化眾生,全用此 心。今教菩薩以金剛心為本修因,為入大乘之初門,故特示之以斷疑也。以此心不是世間眾生常情,故舉世不能知佛。且佛原不是世間人,而今平空走到人間來,則 人人見而生疑矣。及其日用行事,件件不與人同。說話不同,規矩不同。事事法法,與世間相反,故動而見疑。宜其諸天魔王皆欲害,調達阿闍皆要殺,而一切人皆 生謗也。故曰:我出世間,一切天人阿修羅外道魔王,皆當驚疑,是也。不但天人生疑,即弟子中上首如迦葉等,舉皆疑佛。以所說法,乍空乍有,乍是乍非,或讚 或斥,或獎或呵,全無一定之言。而諸弟子,聞者皆疑而不信。故曰,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上首尚乃如此,則新學可知。以佛所說法,難信難解故。然佛出 世,一番說法,則今已三十年矣,弟子猶且懷疑而不信。是則佛之含冤,蓋已久矣。今日幸喜空生,有些見處,窺見世尊一斑,忽生讚歎。故世尊因其疑而決破之。 乃披露自己一片金剛真心,表白與他,使其了悟不疑。令諸聞者,群疑頓斷。故此經,乃佛的示自心,以斷弟子學佛者之疑。不是說般若能斷眾生煩惱也。如其不 然,但看經中一一皆是空生之疑,疑佛之心。佛表此心以破彼疑。何嘗說以智慧斷眾生煩惱耶!故此經題,單是法,非以喻也。但斷得弟子疑,就斷得眾生煩惱。此 經一味只是斷疑生信為主。以學道之人,以信為本,以疑作障。故疑有三種:謂疑人、疑法、疑己。疑人謂認人不真。即如弟子聞佛說色身法身,大身小身,不知那 箇是真佛。此疑人也。且其說法,方纔說有,卻又說空。方纔說空,卻又說不空。以其言不一,故最可疑。此疑法也。或有聞而能信,不疑於法。又見其法大,則疑 自己根小,不堪領荷,不能修行。此疑己也。今此經中,三疑都有。佛隨空生所疑處,即便逐破,頓斷彼疑。所謂疑悔永已盡,安住實智中。此經之旨也。
此經,此方解者極多,都不合佛意。獨西域天親菩 薩,以二十七疑分經,極是。但意出於聖人,而論傳此方,已經翻譯。且譯人有巧拙不同,言不達意,反生滯礙,使學人難省。此微妙幽旨,非口所宣,一落言銓, 便成渣滓。況著粗浮文字,何以達妙!此註述之難於描寫佛心,不無救顰之醜。即如世人作行狀,但可述事,不能傳神。此其難也。故今決疑解,妙在先得空生之疑 為主。若疑情全露,則佛破疑之說,不待解而自明矣。故此解先出疑,在本文之前。節節按跡而破之。忘言領悟,自得其宗。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解﹞此是佛住世說法儀式。諸說備釋,此不繁衍。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解﹞此是佛住世家常過活。日用處動容,與眾一般,更無別奇特。只是就裏一點,與人不同,知之者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解﹞如來住世日用尋常,與人一般。就裏一點不同處,人人對面不知。今日忽被空生勘破。故歎曰希有!嗟乎!如來與諸弟子,周旋三十年矣,一向不知佛行履處。不知,故作等閒放過,只道與眾人一般。所以凡佛所言,多疑而不信。若不是空生覷透,則終無知佛者耶。
【「如來善護念諸菩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