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楞嚴經》正式要講到「八還辨見」。就是佛說到我們能夠看見的不是眼睛,眼睛是能見所起的一個作用。現在原文是在《楞嚴大義》這本書上的第五十一頁:
> 【阿難雖復得聞是言,與諸大眾,口已默然,心未開悟。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那麼這一段我們就簡單過去了。這個時候阿難雖然聽到佛講 了這個比喻,同大家一樣,嘴巴不講,所謂沒有心服口服。嘴巴好像表示不講了,也沒有表示懂了,就是不講;心裡頭實在是悶起來,不懂!還希望佛再講清楚。因 此,就是一個動作表示,把兩手合攏來,規規矩矩坐在那裡,一聲不響,就等著佛說。
> 【爾時世尊,舒兜羅綿網相光手,開五輪指,誨敕阿難及諸大眾。】這個也是描寫當時的情況。就是「爾時」這個時候,佛「舒」就張開他的手,「兜羅綿」就是佛 的所謂成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有三十二種相貌跟我們一般不同,就是這個手是軟的、非常軟,「兜羅綿手」就是佛手,就是很軟、很豐滿,指尖細長。所謂 「光手」,手心都發亮,不像我們有些手白白的,血不夠、貧血,或者是發黃,表示有病;佛是很漂亮的手。把五個指頭張開,我們現在看到佛像,有些塑起來一隻 手這樣、一隻手這樣,在佛法這就叫手印。手印就是「說法手印」,也叫做「施印」,實際上就是演講的時候這樣一個手勢。也就是那麼一個手勢,在佛學一說,這 個妙不可言了!這叫手印。這是什麼印?不是大手印、小手印了,這是「施印」、佈施印、法施,就是這個。
就告訴阿難說,他怎麼講?現在佛說了,> 【我初成道,於鹿園中,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眾言,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他說我開始成道(佛在三十二歲菩提樹下開悟)以後, 首先出來說法,先度五比丘。這五個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太子的時候逃出宮廷,入山修道,那麼他的父親不放心,選了五位大臣的世子,叫他們追蹤這個太子。如 果他不肯下山呢,在旁邊陪著,這五個人就是阿若多、憍陳那等。這個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不講了,這五個人的名字、歷史都不介紹了。我們主要的是研究《楞嚴 經》的佛法的原文。那麼這五位後來真正倒是修道了、出家了。等到佛下了雪山(六年苦行,認為苦行不是道,下山了。)後來接受一個牛場裡頭一位老闆的小姐供 養他牛奶、恢復吃飯等等,身體恢復了,所以到菩提樹下坐著,自己認為:這一下不悟道,坐死在這裡!那麼,七天中間,開悟了,證得菩提。是這一段故事。
開 始佛悟了以後,根據大乘的經典報導、記錄,佛是不想說法,悟道以後想入涅盤了。是感動到玉皇大帝(我們中國人稱的),所謂帝釋天子等天人下來給他跪著,說 你老人家成道了、成佛了,不能不教化別人,你當年多生累世都有這個誓願。佛所以講(《法華經》也提到、《華嚴經》也牽涉到)「止!止!我法妙難思!」就叫 這些天人、玉皇大帝,他說你不要勸我了、不要講了,「止!止!」算了!不要講話了!他說這個佛法、真正佛法沒的話講!不好弘法,一般人不懂,不可思議。一 般人總喜歡用思想、用推理、用想像去追求佛法,所以叫「我法妙難思」,不肯弘法了。後來再經他們的請求,答應了,開始弘法,因此有四十九年的說法。
那麼第一步他想到先去教誰呀?那個時候他還很年輕哦!釋迦牟尼佛是三十二歲,譬如他後來的弟子舍利弗這些,都是當老師、大師了,當時一代大師,年紀比他大。所以他三十二歲出來,還很年輕,教誰呢?先去找這五個人。所以去鹿野苑中先去度這五位比丘。
那 麼,這五個人已經對釋迦牟尼佛不歡迎了,失去了信心。當年那麼苦行,在山上餓得呀肚子都餓扁了,認為那個是道;現在又吃牛奶、又吃營養、又吃補品,一白二 胖的,沒的道了!所以人啊修道的不能胖。不過中國神仙都是胖的,把肚子畫得大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