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禮拜三我們講到六十頁,六十頁這一段非常重要,也可以說最重要的,就是佛要我們不要執著這個色身,不要執著這個 身體為整個的生命。就是說,我們的本心本性的自體,盡法界、遍虛空,整個是一體的。現有這個肉體這個生命,大海上一個小水泡而已,不要以這個小水泡當成了 全體,這就是大顛倒。
今天我們開始繼續下去,現在是六十七頁原文的開始。
「阿難承佛悲救深誨,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雖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圓滿,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現說法音,現以緣心,允所瞻仰,徒獲此心,未敢認為本元心地。願佛哀愍,宣示圓音,拔我疑根,歸無上道。」
這一段,述說的文字與請求的要點歸合在一起的。那麼其他的零碎文字,諸位青年同學們多讀一下,學習寫作的能力、寫文章的能力。那麼這個文字很美,述說的很清楚。但是我們關於文學方面簡單地過去了,要諸位自己去留意。
就 是說,阿難聽了佛跟波斯匿王講到,不要顛倒、不要認這個小生命為整體這個道理,所以自己感覺到很悲痛,過去的錯誤。現在聽到佛的教誨,一邊在哭,一邊合 掌,「垂泣叉手」,一邊在哭,一邊合掌。這個哭不是痛苦的哭;高興的哭。那麼,向佛提出來請求,他說我現在雖然聽了佛說這樣好的妙音,這是讚歎之辭;悟到 了,理上悟到了「妙明心」,我們這個心性之體那麼玄妙、那麼明白——不一定是光明——那麼明白這個心;「元所圓滿」,本來就圓滿的,不要你去造一個圓滿, 元所圓滿的。「常住心地」,這個心本來就在這裡,沒有變動過,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所以常常永恆在此地,這個心地。他說這個道理我悟到了,是 理上悟到了。
「而我悟佛現說法音」,但是我怎麼樣悟到呢?他說我現在悟到佛所講的,「現說」現在所講的說法的聲音,我懂了這個理。所以因佛 說法,因聲而懂理,稱為「聲聞眾」。聲聞就靠由善知識的引導而進來的,不是大乘菩薩靠自己的智慧上證悟的。他說我現在雖然悟到佛現在「現說法音」,現在說 法我懂了。但是(古文裡頭沒有「但是」哦,以白話就要加「但是」,把它這個觀念理路搞清楚),「現以緣心,允所瞻仰,徒獲此心,未敢認為本元心地。」
他 說,但是啊,我現在聽懂了這一個作用是攀緣心,佛學有個名詞「緣心」,就是攀緣心,妄想、思想。這個心是一下想這樣、想那樣,想東、想西,像猴子一樣的在 變動,總要抓一個東西,所以佛學名詞叫做「攀緣心」,總要抓一樣東西。就是同我們現在思想一樣的,所謂妄想、攀緣心。他說我現在雖然懂了,是推理來的,拿 現在觀念講;推理在唯識的道理就是意識的比量,比較上、思想上推理來;不是現量,不是現證量,不是身心投進那一個光明清淨的境界,沒有現在證到。證到了,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是現證量。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些理、這些道理都不需要了,這些經典都不需要了。
他說我現在聽啊,你看這一句話, 「現以緣心」,拿現在文法來寫清楚:但是我現在聽懂這個道理,這個心理作用是攀緣心的作用,還是分別、比量來的。「允所瞻仰」,思想分別這個心也沒有錯, 它是起的作用、心的用。所以,他說我用攀緣心來看到你,聽到你講的,懂了這個理;「徒獲此心」,有什麼用?「徒」就是白白地、空的,沒有用啊!他說「徒獲 此心」,理懂了這個心本來在這裡,悟了這個心;但是,「未敢認為本元心地。」同我們大家一樣,他說我不敢!認為現在這個講話的思想的心就是我的本來心,他 說我不敢。
阿難講的老實話。懂是懂了,懂了這個,懂了是攀緣心啊,思想來的啊!思想是不定的啊!他說我不敢認為現在懂了道理、認為自己是真 正悟道了,他說我不敢。沒有現證量,沒有證入進去,所謂沒有現證的那個量,沒有那個境界。他說「未敢認為本元心地」,他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